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学时
二、课程概述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就显得非常紧迫,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

以保证新任小学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的科学素养。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是在对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工作岗位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科学素养要求为依据,根据我校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为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是以提高职师范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为目的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强调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从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炼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一致规律,结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科学实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于上述所构成的有机课程知识体系之始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适应学前、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一些重要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切实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
关系,掌握认识自然事物客观规律的主要科学方法,培养其科学兴趣与科学态度,进一步巩固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深刻领悟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目的与要求。

2、课程的基本理念
紧密结合人类社会生活和先进科学技术,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出发,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对教师的需要,尊重高职高专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的科学课程教学能力、科学素养的提升为课程的归宿,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课程设计思路
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一系列改革,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

教育重点从学“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转向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的教育。

而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为探索小学教师的培养规律,制定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科学志趣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2、能力目标
从认知到应用,以兼容性强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课题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树立自然界的物质观,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认识到要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一定要更快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质,使教师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

3、素质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

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在编写《自然科学基础》教材时,要求论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文中要配有例题,每章后要配有练习,便于高职大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基于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基础性,重点阐述自然科学的重大基础理论;二是具有时代性,深刻反映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三是具有系统性,较全面地介绍自然科学总论、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四是具有针对性,结合高职普师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述。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近代及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实现文理渗透、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科技意识。

2、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在《自然科学基础》化学部分教学中,重点讨论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的共同特点以及所蕴涵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生物学是唯物主义者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批判唯心论的锐利武器。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曾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革命影响,20世纪关于生物系统和生物信息的研究成果,曾导致“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科学思想方法的诞生。

所以,在《自然科学基础》生物学部分教学中,要铲除头脑中的唯心主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克服形而上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考核评价建议
目前我们对学生成绩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评价方式。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的效果。

(2)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3)发挥课程网站作用。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已上校内教学网,建有在线练习、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多条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渠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和引导,解答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有内容丰富的教学网页,为学生课后的强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4、其他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职普师小学教育专业。

六、考核方法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考生初步了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现象;掌握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学会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未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应用相关知识制作简易科技玩具。

本课程的成绩核定主要分为自然基础知识、科普知识、科技制作能力。

1、平时考核30分
(1)出勤率(10),迟到0.2分/次,旷课0.5分/次,病事假0.2分/次。

满勤酌情加分。

(2)教师评价(5):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活跃程度加分。

玩手机扣分2/次累计30分.
(3)平时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4到6次作业,平均累计5分。

(4)科普宣传:每节课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科普知识宣传,可以是宣传一本好书,可以是生活妙招的普及,可以是科学家的介绍。

累计10分。

(5)科技小制作: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所学制作学前儿童、小学生适用的益智实验或玩具。

累计10分。

2、期末测试
试卷应试题应难易适中,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可以采用开卷形式(手机提前收走,只能借助教材),以开放题型为主模式,每道试题应彼此独立,不能互为答案或相互暗示。

采用AB卷,同座有区别,出现雷同,成绩为0分。

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累计4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