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17至18世纪美术(下)
【复习笔记】
第1章17至18世纪西班牙美术
一、概述
1.背景
(1)16世纪下半期,西班牙的文学先于美术开始了繁荣时期,这时期出现了最伟大的文学代表塞万提斯和大戏剧家维加。
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启发后人去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并在作品中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
西班牙艺术中的波德格涅斯风格就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2)进入17世纪,昔日的西班牙大帝国日益衰弱,逐渐降为二等国。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西班牙的美术人才辈出,在17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3)在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在肖像画中,特别在一些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画家笔下的人物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这种力量和气质的形成与几个世纪反抗摩尔人的斗争有关。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特点,西班牙的肖像画在世界的艺坛上独树一帜,具有特别的意义。
(4)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有三大代表人物:里韦拉、苏尔瓦兰和委拉斯贵支。
2.西班牙美术走向繁荣的三个条件
(1)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
(2)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3)意大利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影响。
二、里韦拉(1591~1652)
荷西·德·里韦拉早期在艺术上曾受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提香等人的影响,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尤为直接与明显。
他是一位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家。
1.代表作
(1)宗教题材画
①《圣巴塞洛缪的殉教》(1630)
这是在他早期的作品,画家热情地歌颂了理想中的英雄,虽然画的是殉教,但很少有宗教气息。
画面上的人物好像是那不勒斯的渔民,他们显得十分繁忙,正准备扬帆出海。
把宗教题材世俗化是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件作品也是如此。
②《圣伊涅萨》(1641)
这幅画题材取自于宗教传说,描绘一位14岁的少女与异教徒作斗争的情景,表现了她在强暴压力下,宁受脱衣之辱也不肯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她那坚强不屈的形象如同一座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
(2)肖像画
①特点
a.肖像作品鲜明地表现了画家朴素、先进的美学思想,表明美和智慧来自于下层人民。
b.一些画虽然以古代哲学家命名,但画上的人物完全是照着西班牙的流浪汉、农民的形象画出来的。
他们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粗犷、豪放的特色,这种富有农民气质的肖像画,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②代表作
a.《跛足者》(1642)
画面上跛足的孩子,脸上泛着淡淡的笑容,在笑容后面似乎隐藏着悲伤、寂寞和孤独。
人物身后的风景十分宁静、美丽,充满大气和阳光,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其他
《笑着的德谟克里特》(1630)、《第欧根尼》(1637)。
2.其他代表作
《雅各之梦》(1639)、《圣安德烈》(1635)、《抹大拉·玛利亚》(1644~1647)、《圣杰罗姆》(1626)、《盲雕刻家》(1632)等。
三、苏尔瓦兰(1598~约1664)
1.概述
(1)苏尔瓦兰在塞维利亚接受美术教育。
他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给木雕上颜色的艺人彼·德·维里雅努埃瓦。
后来老埃连拉也做过他的老师。
(2)1629年苏尔瓦兰获得了画家的称号。
当时,他已蜚声艺坛,成为塞维利亚画派举足轻重的人物。
由于委拉斯贵支的出走,使他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成为当地最有权威最忙的画家。
2.苏尔瓦兰艺术总特点
(1)作品的题材面比较狭窄,多以宗教题材为主,也画一些肖像画和静物画。
(2)构图简洁、明快。
(3)人物造型强调立体感,具有庄严静穆的特色。
(4)善于表现空间,明暗对比强烈。
(5)笔触自由洒脱,很注意细部的描绘。
(6)色调庄重和谐,有着丰富细微的变化。
(7)他的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民主、生活、哲理的特色。
3.早期创作(1630年前)
从早期一些作品来看,苏尔瓦兰在宗教题材的描绘中力求世俗化、生活化,遵循着波德格涅斯的原则,走着一条与卡拉瓦乔相似的创作道路。
(1)《圣彼得·诺拉斯科》(1628~1630)
①这是一套组画,一共有六幅,是为塞维利亚的梅尔塞德·柯勒萨德教堂绘制的。
诺拉斯科曾是这个教堂的奠基人,这套作品以诺拉斯科的一生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他的经历和所遇到的奇迹。
②《圣彼得·诺拉科柯幻觉中的耶路撒冷》(1629)
这是组画中一幅比较生动的作品,这幅画上的人物非常写实,很有生活气息。
这虽然是一幅描写幻觉的画,但是在画面上缺乏神秘的气氛。
(2)《圣博纳文图雷》(1629)
①这套组画是与他的老师老埃连拉共同完成的,在风格上受老埃连拉的影响,在艺术上显得更加成熟。
画的订货者是塞维利亚的圣芳济各教堂,画上的主题是圣博纳文图雷的一生事迹和奇遇。
②《福玛·阿克维纳特拜访博纳文图雷》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幅,画得很有生活气息。
③《博纳文图雷在选举教皇时的祈祷》也是这套组画中的一幅。
画面上描绘的是小天使正在传达上帝的旨意——博纳文图雷为教皇的候选人。
④由于是他早期的作品,水平有点参差不齐,其中《博纳文图雷之死》《博纳文图雷在里昂教堂》等作品就显得有点呆板和缺乏生气。
(3)其他作品
有《耶稣——少年》《圣塞拉皮昂》《圣安德烈》《格瓦德鲁普修道院组画》《彼得受难》等。
4.中期创作(30到40年代末)
30年代后,苏尔瓦兰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中期,这是他的极盛时期,其作品不仅题材较为广泛,艺术技巧也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独立风格,特别是他在肖像画、静物画方面成就显著。
在当时他已达到了欧洲大师的水平。
(1)宗教题材画
①《圣劳伦斯》(1636)
a.这幅是苏尔瓦兰中期的一件重要作品,描绘的虽然是劳伦斯殉教的场面,但画面上没有丝毫的悲剧气氛,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自然。
b.这幅画的细部也描绘得十分出色,人物衣袍上的花边、图案表现得非常细致逼真,尤其是系在身上的那块大牌子描绘得更加玲珑剔透,精美绝伦。
②《圣雨果显圣于教堂的餐桌》(1635)
这是一幅表现僧侣日常生活的绘画,它具有风俗画的特色。
③《圣芳济各在墓穴中》(1640)
这是一幅很有特色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进入墓穴苦修的圣芳济各,这个有着生活忧患的人物与委拉斯贵支笔下的流浪汉形象十分相似。
④《圣阿隆索·罗德里格斯显圣》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年老圣者的肖像。
他很有个性特征,一对大大的眼睛十分传神,头部微微地扬起,像在凝视着什么,面部的表情严肃冷静,像是一个哲学家正在思考。
⑤《牧人来拜》(1638)
这幅画带有明显的波德格涅斯风格,画中的圣母完全像一个普通的农村母亲,形象质朴无华,表情真诚亲切。
画的右下角处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姑娘,她和她的母亲酷似塞维利亚街头的小商贩,作者在画面上添加了这类形象,无非是要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有一种世俗的情趣。
(如图1-1所示)。
图1-1 牧人来拜1638 苏尔瓦兰
⑥《圣母接受教育》
这幅同样是一幅有世俗倾向的宗教题材作品,画面描写的是一个农家小屋,室内有点昏暗,从右上方射来一束阳光,照射在圣母和她母亲的身上。
父亲逆光而坐,年少的圣母正在作祈祷,样子十分虔诚,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家庭和睦安宁的气氛。
(2)神话题材画——《赫拉克勒斯的功绩》
苏尔瓦兰为马德里的一个王宫别墅制作一套组画,他是很少以神话作为绘画题材的,这恐怕是惟一的例外。
(3)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