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教学设计48中学马玉梅[教学容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商务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本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目前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以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提出质疑,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在教师引导下自行得出结论。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资源观。

第二部分是重点,特别是如何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教育,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的知识点并不多,我认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最难的是本节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是这样突破的:在学生拥有大量事实(课前查资料、课堂交流、教师出示自己资料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即学生此时对我国资源国情的严峻性已有一定的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而且上课时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再配以学生充满感情的诗歌朗诵,更增强了感染力。

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资源破坏严重的基本国情,从而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保护资源的观念。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的课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然资源已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让学生列举自然资源,并说出与生活的联系,应该难度不大,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查资料的能力,对我国的资源国情也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难度较大的是小品的表演,这要视学生情况而定,不一定非演小品不可,但我认为可让学生尝试一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进行了环保教育。

[设计思想]1、鉴于学生对自然资源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教师应通过生活游戏、漫(动)画展示、实物联想、小组计论等活动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目的。

2、课本插图多、联系生活广泛,它们的教学功能很大。

为强化其教学功能,教案设计了多媒体(可用幻灯片、卡片代替)辅助、看图说义、以图诱因等方法,以此为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本章的核心容,又是思想教育的重点。

教案中以案例法,通过列举实例、补充教学材料,旨在使学生领悟人类与自然资源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合理与否,会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过程与方法;3、通过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交流,列举实例,使学生领悟我国目前严峻的资源形势,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使学生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以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教育。

[教师准备]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学习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帮助(但不一定和学生思路吻合)。

[学生准备]学生以原有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每班分七组,每组7-8人不等。

课前查找有关我国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实例或报道。

教师适当提供主题,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动物资源遭破坏(过度捕捞、偷猎等)、矿产资源受破坏、湿地退化等等,让各小组自由选择,其中一组负责查找当地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相关报道。

各小组资料呈现方式可自己安排,如有的小组直接上台介绍,有的以小品的形式出现、有的则以诗歌、漫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方法设计]本节教学活动采用质疑讨论法、小组收集交流资料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我国资源国情的严峻性,并自觉树立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在活动中起组织、引导作用。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组织学生游戏。

两人一组,设两个小组进行。

游戏时一人面对显示屏,一人背对显示屏,面对显示屏的学生用动作或语言(不能出现展示词的字)描述展示的词,背对显示屏的学生根据其描述说出所展示的词。

限定每一组在一分钟时间完成。

2、屏幕显示所描述的词。

(第一组:水————土地——鱼;第二组:煤——石油——铁——食盐)3、学生游戏。

(学生游戏时肯定要对以上事物的性质、用途加以描述)4、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水、森林、石油等都是自然资源。

{设计说明}{组织游戏不但可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游戏时学生会对以上事物的性质、用途等加以描述,为引入新课作好辅垫。

对于自然资源概念的解释,限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只要说明前提条件和本质属性即可,待高中地理教学再进一步深入讲解。

}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讨论活动(1)请学生说说除上述自然资源外,还有哪些是自然资源?(2)让学生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实物(如衣食住行)思考,哪些是来自自然资源?(可以教室的课桌、书本、铅笔等为例,让学生讨论)(3)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

(4)提问:这些自然资源有哪些可以重新生成或循环使用?让学生讨论、争论。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5)教师简述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强调二者的区别:前者为可循环或可再生,后者为非可再生。

(6)学生练习:判断水、森林、土地、太阳能、煤、石油、鱼等资源的类型。

(7)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会对水和土地是不是可再生资源,发生争论。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让更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辩论中寻找结论,若还是没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演示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8)教师小结:水、森林、土地、太阳能、鱼等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而石油、煤、铁等非可再生资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对待它们我们更应该珍惜和节约。

{设计说明}{鉴于学生对自然资源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教师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再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判断主动提出质疑,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辩论中积极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敢干争辨,勇于求异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人地资源观。

} (过渡)同学们,通过讨论、争论,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自然资源,知道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资源呢?对待可再生资源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否则可再生资源可能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而对待非可再生资源更应该珍惜和节约。

那么,在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然资源的?下面我们看看我国资源现状如何。

(转入下一部分的学习)2、(讨论小结)(9)出示数据:让学生看课本63页的一组数据。

(10)提问:你们能说一说我国资源有什么特点吗?自然资源丰富吗?(学生回答)(11)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既是个“资源大国”,又是个“资源小国”。

我国目前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2)让学生说说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过渡)(13)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将增大,自然资源对我们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我们是如何对待它的呢?自然资源有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呢?3、(活动二)(14)交流学生课前准备好的资料。

活动要求:课前各组对资料进行适当删减,总结,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

活动形式:各组资料呈现方式可自由选择。

例如大部分小组直接介绍(配以图片),有的小组以小品的形式表现,有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则用漫画表现。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动手能力等。

活动容:以初二年八班为例第二组发言人:容:介绍东北黑土的流失,由于水土流失,东北黑土已由原来的近1米厚变为现在的20—30厘米厚,土壤养分大量流失。

第三组发言人:容:介绍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使渤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

第一组小品表演者:容:介绍青神县由于河段污染致使鱼大量死亡,农民下田干活,皮肤长出红斑,又痛又痒。

人人争着买水,出现许多水贩子,高价卖水的现象。

漫画:水污染(该漫画很有创意,学生把“水污染”改为“墨池”,将拿笔的人改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第四组发言人:容:介绍由于半个世纪的过度砍伐使东北林区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漫画:小鸟的悲哀第六组发言人:容:介绍中国野生保护动物协会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一份调查。

问题:同学们,今年春季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什么疾病就与滥食野生动物有关?(非典、SARS)第七组发言人:容:介绍石狮日报上的两篇报道。

一篇是石狮风炉山华林寺边偷采石窟被查现场。

另一篇是灵秀山鹰嘴岩土方被偷挖的照片。

(15)屏幕展示教师自己的资料,与学生交流。

(教师介绍时应有真情实感、语调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知识][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每年流失表土在50亿吨以上,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1000—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平均每年流失耕地30万公顷。

(教师适当解释200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10个石狮的大)地球上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不洁水源而导致的疾病,每年有530万人死于腹泻、登革热、疟疾等疾病,发展中国家80%的病例由污染水源造成。

我国有4600种植物、400种动物处于濒危状态,近50年来,我国约有200种植物灭绝,平均每年4种!而世界上则有2.5万种物种灭绝!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这是多么惊人的一组数字!难道人类真的无动于衷吗?难道我们人人都喝矿泉水、家家都有饮水机只是巧合吗?难道我们要让子后代靠纯净水度日吗?(这段话介绍时要有真情实感,讲完后稍停顿一会)(16)下面请听听第五组的诗歌朗诵。

第五组朗诵者:全组成员容:环保诗歌曾经曾经这里美丽过曾经河水清澈过曾经花儿娇艳过曾经树林茂密过曾经,这里是生命的摇篮!但是,有太多太多的曾经已经成为过去。

人类来到了这里,一切的一切全都改变了。

隆隆的机器声代替了清脆的鸟叫,片片黑烟遮住了灿烂的,浑浊的污水吞食了清澈的小河。

如今的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要在污水中注入清澈,要让光辉赶走黑暗,要让一棵棵小树苗,筑起绿色的屏障,让绿色永驻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