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体育 3

大学体育 3


TRANSITION PAGE 7

渡页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8
02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一、体育竞赛的组织
1.赛前准备工作
(1)确立组织方案。 (2)拟定竞赛规程。 (3)构建组织机构。
(4)制订工作计划。
(5)落实赛前工作。 2.赛中管理工作 3.赛后汇总工作
裁判组 竞赛组 编排记录组 场地器材组 宣传组 竞赛组织委员会 政宣组 保卫组 总务组 秘书组 后勤组 会务组 医务组
队(人)继续参加比赛,直至最后决出优胜者。
(1) 单淘汰 (2)双淘汰 2.循环法 (1)单循环 (2)双循环 (3)分组循环 3.混合法
12
Thank You
1
第三章 课外体育与竞赛
CONTENTS PAGE 2



第一节 课外体育概述
第二节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TRANSITION PAGE 3



第一节
课外体育概述
4
01 课外体育概述
一、课外体育的意义和特点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课外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奠基终身体育的重要基础和渠道。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 开放性——活动内容广泛,活动空间广阔;
10
02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二、田径竞赛的编排
3.竞赛分组编排 (1)径赛项目 ① 径赛项目分组的方法。 蛇形法:若有报名成绩,可采用蛇形法分组。 斜线法:若无报名成绩,且人数较多,可采用斜线分组法。 ② 径赛项目分组的注意事项。 (2)田赛项目 (3)全能项目 4.编印秩序册 5.记录公告编排
11
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着不同学段的差
异、性别的差异、专业的差异,其喜爱的项目多样化与 集中化趋势并存。田径、球类、民间体育等项目最受欢 迎。
6
01 课外体育概述
三、课外体育与课堂教学的异同
1.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点 两者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坚持 健康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都是以身 体活动为主,并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教育 活动,学生都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都要遵 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都要恪守身体全面发展、 循序渐进、运动负荷合理、从实际出发等原则。 2.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教学的不同点 就任务而言,体育课要教会学生大纲规定的体 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教的因素凸显。 就组织而言,体育课有固定的教师、班组等。 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则灵活机动,既可 集体游戏,又可自行操练。 就内容而言,体育课主要是按照制订的计划进 行教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就时间而言,体育课每周只两课时,仅少数有 条件的学校,安排三课时或更多的课时。
• 兴趣性——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
• 灵活性——项目适时调整,时间自由控制; • 自主性——学生参与自愿,精英训练自觉; • 实效性——锻炼全面兼顾,训练区别对待; • 综合性——自成体系独立,体育课堂延伸。
5
01 课外体育概述
二、课外体育的形式和内容
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多样:有规定在学校作息制 度中的学生必须参加体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等;有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如体育节、体育周(日)、运 动竞赛等;有为少数擅长运动的学生组织的课余体育锻 炼,如运动队训练等;有校外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 郊游、远足、野营等。
9
02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二、田径竞赛的编排
1.编排准备工作
2.竞赛日程编排 (1)合理控制赛次间隔和比赛时间 (2)科学减少兼项冲突和各类干扰
(3)全面考虑整体赛程和实际需要
① 某些性质相近的项目要注意先后顺序,距离应由短到长。 ② 径赛中不同组别、性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安排,以便于裁判工作和场地器材的布置。 ③ 短距离竞赛项目,若赛次较少,应尽量安排在一单元或一天内结束。 ④ 跨栏项目,一般安排在各单元之首尾,抑或长距离跑之后;不同项目的跨栏,不可连排。 ⑤ 每个单元的比赛中,尽量安排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还要尽可能地避免某些场地出现“冷场”。 ⑥ 决赛项目和观赏性较强的项目应分开编排,使赛场气氛始终保持热烈活跃。 ⑦ 全部比赛临近结束时,可安排长距离项目或适当减少比赛项目,以便于计算总成绩和举行闭幕 仪式。
02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三、球类竞赛的编排
球类竞赛的编排方法较多,基本有淘汰法、循环法和混合法。应根据参赛队(人)数、项目特点、
比赛时间、裁判数量、场地设施等因素选取适宜的编排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1.淘汰法 淘汰法是指参加比赛的队(人)在比赛过程中失败一次或两次之后,即失去比赛资格,连续获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