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基本特性学习目和规定资本主义发展要经历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前几章考察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从本章开始到第11章,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本章重要解说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帝国主义五大基本特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一、生产和资本集中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中,生产和资本集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产和资本集中因素如下: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少数大公司拥有雄厚资本,易于获得银行贷款,因而可以采用新技术设备,在更大范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减少商品成本。
因此,竞争成果总是“大鱼吃小鱼”,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公司手里。
2.随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巨额资本,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种大型公司,有力地增进了生产和资本集中。
3.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持续爆发了五次经济危机,导致了大批中小公司破产和被大公司所兼并,推动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到大公司手中。
4.“联合制”浮现也有力地促使生产和资本集中。
“联合制”是指在生产上有联系、处在不同生产部门某些公司,联合成为一种大公司,或者是生产重要产品公司与辅助性公司联合成一种大公司。
“联合制”具备单个公司所没有优越性,促使许多资本主义公司进行联合,使生产和资本浮现集中趋势。
二、垄断产生生产和资本集中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公司,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种或几种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相称高限度之因此必然引起垄断,有其也许性和必要性。
垄断产生也许性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一种生产部门大某些生产和销售已被少数大公司所拥有,少数大公司,互相之间比较容易达到合同;并且它们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这个部门生产和流通,这就形成垄断也许性。
垄断产生必要性是:1.公司规模巨大,资本充分,实力雄厚,彼此之间激烈竞争必然使双方都受到很大损失。
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同步也为了操纵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这些大公司之间就有必要暂时达到合同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一种部门中形成了少数大公司,这不但使原有中小公司无力与之匹敌,并且使得能与之互相竞争新公司难以产生,由于要建立可以同大公司抗衡新公司,需要有庞大资本。
因而,少数大公司很自然地在本部门内居于垄断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并在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了这些国家所有经济生活基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变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普通规律和基本趋势。
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一种部门或几种部门中,占居垄断地位大公司联合。
垄断组织拥有资本叫做垄断资本。
垄断组织有各种形式,卡特尔是其中一种。
卡特尔是指生产同类商品资本主义大公司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订立各种协定(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拟定销售价格等)所构成垄断联盟。
参加卡特尔公司要受所订合同约束,但各公司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依然保持独立。
卡特尔只是一种初级形式垄断组织,这种形式最早在1865年浮现于德国。
辛迪加。
它是指由生产同类商品几种大公司,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订立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协定而建立起来垄断组织。
参加辛迪加公司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独立性。
这种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比较流行。
托拉斯。
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者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许多大公司联合构成,参加托拉斯各公司在生产、商业、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生产经营单位,由托拉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经理来统一所有经营活动。
它是比较稳定和比较高档垄断组织形式。
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于1882年最先在美国产生,20世纪初迅速发展。
康采恩。
它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垄断公司为核心,把跨部门、不同行业许多大公司联合起来,构成一种垄断集团,居于统治地位是作为核心大工业公司或大银行。
康采恩在20世纪30年代一方面出当前法国,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日益成为最重要垄断组织形式。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性及其发展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一)垄断利润帝国主义经济实质是垄断,这一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五大基本经济特性。
基本经济特性之一是,垄断在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垄断资本进行统治目在于通过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垄断地位而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高额利润。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组织要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要有大量资本,这就需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
而垄断组织要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要有大量资本,这就需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
而垄断组织可以凭借其在经济生活中垄断地位,操纵商品市场,提高商品价格,来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源泉归根究竟是工人阶级和其她劳动人民创造剩余价值,甚至涉及一某些必要劳动创造价值。
详细来说,垄断利润来源于如下几方面: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她劳动人民剥削。
2.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公司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产品来掠夺非垄断公司剥削到一某些利润。
3.加强对国外人员剥削。
通过资本输出和掠夺性商品输出、便宜购买国外原材料等途径来榨取国外人民。
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助于垄断资本再分派,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国民收入一某些转入垄断资本家腰包。
(二)垄断价格垄断利润重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详细可划分为两种:1.垄断高价。
即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大大超过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垄断价格。
2.垄断低价。
即垄断组织向非垄断公司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所规定低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浮现,使某些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但是,这种状况决不意味着垄断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这是由于:1.垄断价格拟定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价值,价值仍是价格基本。
2.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也许增长商品价值总量,垄断价格浮现后,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依然等于商品价值总和。
某些商品垄断价格,但是是把其她商品生产者一某些利润,转移到具备垄断价格商品上。
3.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垄断利润,其来源依然是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和其她劳动者创造一某些价值。
由此可见,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步期,都在发生作用,只是体现形式不同。
(三)垄断与竞争关系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垄断资本主义主线特性,但是,垄断并没有、也不也许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其因素在于:1.垄断浮现并没有、也不也许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基本,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
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条件下,依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垄断组织“局外公司”,在这些“局外公司”之间依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3.垄断占统治地位部门内,几种大垄断公司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4.垄断组织内部竞争。
5.垄断组织与“局外公司”之间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范畴仅限于局外公司互相之间竞争,占重要地位是由垄断自身产生竞争。
垄断时期竞争同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相比,具备其新特点:1.竞争目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目是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手段有了新变化。
垄断时期竞争,除了继续使用自由竞争时期手段外,更重要是凭借垄断组织强大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统治力量,采用各种强制手段,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来打垮竞争对手。
3.竞争激烈限度和后果也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双方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垄断组织,并且这些垄断组织均有着巨大政治势力,这就使得竞争特别激烈和持久。
这种竞争导致破坏作用更加严重。
4.竞争范畴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范畴已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并且除了在经济领域竞争外,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竞争。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事实证明,垄断不但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统治(一) 银行垄断及其新作用金融资本形成是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紧密相联系。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银行业也形成了集中和垄断。
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作用发生了主线性变化。
在自由竞争时期,银行作用只是充当普通信贷关系中介人。
随着银行业集中并走向垄断,银行与工业公司之间互有关系同过去相比发生了主线变化。
详细说,这些变化有:1.银行垄断形成后,它拥有充分货币资本来为大工业公司提供巨额、长期贷款,而大工业公司需要巨额贷款又只能向大银行获得,这就使大银行与大公司之间建立起长期、固定联系。
大银行为了使自己贷出巨额货币资本有保障并获得高额银行利润,必然十分关怀借款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理解和掌握公司经营状况,从而对公司使用贷款状况进行监督,用扩大或减少贷款、收回贷款等办法来影响和控制公司,以致决定了公司命运。
2.银行和工业公司之间互相占有对方股票。
大银行凭借自己雄厚资本力量,除经营信贷业务外,还开展其她金融活动,控制和操纵大工业公司经营。
3.银行把自己董事和经理直接派到所控制大工业公司去担任领导职务,实行人事结合,从而进一步地控制和掌握了大工业公司经营活动。
由此可见,随着银行业集中和垄断,银行新作用就是由普通信贷关系中介人变成了万能垄断者。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统治所谓金融资本就是垄断银行资本和垄断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一种资本形式。
金融资本形成重要途径为:1.垄断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公司,或通过直接投资来开办工业公司。
2.垄断大工业公司渗入到银行业中去。
银行成了万能垄断者,垄断工业公司必然千方百计地要控制银行,她们购买大银行股票,或者自己开办新银行。
3.在大工业公司和大银行之间资本融合基本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双方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要职。
通过上述三个途径,使垄断银行资本同垄断工业资本实现了完全融合,形成一种既控制了生产,又控制了流通万能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同步,也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事实上控制国家政权少数最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小撮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上层建筑,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主宰者。
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主订是通过“参加制”。
“参加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办法,从而实现对其她股份公司控制一种方式。
金融寡头一方面通过购买一定数量股票而控制一种人公司,以它作为“妈妈公司”,然后再用“妈妈公司”资本,购买另一批“孙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