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在劳动过程中,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总和叫生产资料。
3.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4.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资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构成要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等;5.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6.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7.生产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8.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衡量生产关系性质的主要标志。
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11.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1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1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5.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
1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17.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8.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是价格机制的实现形式。
19.G-W-G’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
20.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矛盾的条件。
2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2.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3.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4.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26.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27.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28.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29.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单个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30.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
31.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3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3.流通时间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它可分为:购买时间和商品销售时间。
34.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35.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36.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又称为物质磨损:无形磨损称为精神磨损。
37.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
39.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及C+V)。
40.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过程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41.生产性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42.利息率的高低的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的。
43.资本主义地租基本形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4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是通过“参与制”、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45.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欧洲联盟。
46.资本输出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
47.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48.现在资本主义世界是美国、日本、欧洲三足鼎力。
他们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三方面。
4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50.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51.按劳分配这种平等权利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
5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重商主义。
5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
55.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5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M)=IIC。
5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公式:I(v+△v+m/x)=II(c+△c)。
6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
6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C+V6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股东会;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
63.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64.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
二.多选题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是:A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2.劳动对象有两类:A天然存在的,如(矿藏、原始森林)B劳动的生产物(如砖瓦、棉花)3.商品经济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经历了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
4.商品经济分为:A简单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5.商品的二因素A使用价值B价值6.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7.简单商品经济矛盾包括: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8.价值形式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包括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9.货币的职能包括: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10.一定时间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变化)A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水平C货币流通速度。
11.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2.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分为: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B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3.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分为: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14.资本积累为什么具有必然性:A追求剩余价值是它的内在动力B竞争是它的外在压力。
15.大量相对过剩的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A相对过剩人口可以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B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在业工人的统治和剥削。
16.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A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B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C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
17.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用的三种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18.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A货币资本的循环B生产资本的循环C商品资本的循环。
19.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A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B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20.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A加速资本周转可增加年剩余价值量B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B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C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D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23.劳动成为商品的条件A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4.剩余价值的定义: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5.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A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B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2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A。
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家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当等于底儿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致贺。
这个条件用公式表示是:I(v+△v+m/x)=II(c+△c)B.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是:I(c+v+m)=I(c+△c)+II(c+△c)C.第二类部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类部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是:II(c+v+m)= I(v+△v+m/x)+II(v+△v+m/x)2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28.资本主义发展分为: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29.20世纪上半叶,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30.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的四大市场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外汇市场。
3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一定程度的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32.资本国际化的进程:自由竞争时期主要是商业资本国际化;一般垄断时期主要有商业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国家垄断时期则有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
3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其内容有: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4.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三大法宝是:公开市场业务;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利率政策。
35.二战后国际经济调节组织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三.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2)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