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钴行业研究报告导语未来钴产业链利润将向上下游集中,中间环节的利润空间承压。
建议关注:一、拥有钴矿资源标的,通过下游长订单获得稳定利润,同时享受钴价格触底反弹带来的业绩增长;二、产业链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标的。
1、钴供需格局钴为不可再生金属,且资源量稀缺,储量及产量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或企业,历史上价格波动较大。
钴具有稀缺性。
2019 年全球已探明的钴矿储量大约700 万吨,且不可再生,具有稀缺性。
按照2019 年全球14 万吨的开采量计算,钴还可以开采约50 年。
钴资源储量分布集中。
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钴储量占全球钴资源比重分别为51%、17%、7%,三国钴储量占比合计约75%;ZG 已探明的钴储量仅为8 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ZG是钴消费大国,钴原料主要依靠从刚果(金)进口。
刚果(金)钴矿产来个占全球72%。
根据USGS 数据,2019 年刚果(金)钴原料供应量全球占比达到72%,钴上游供应仍然高度集中于刚果(金);ZG钴产量占全球比例仅为1%,与我国钴消费地位及不相称。
钴产量在企业端分布集中。
从企业产量维度看,钴矿供应端寡头垄断格局,2019 年CR3 占比达全球产量约50%。
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和贸易商。
2019 年,嘉能可钴产量达到 4.63 万金属吨,占全球钴总产量比例33%,且显著领先其他钴矿生产企业;第二名洛阳钼业产量为 1.6 万金属吨,占全球比例11%。
嘉能可不仅是全球第一大钴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钴贸易商,在钴行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ZG钴原料进口地、中转地高度集中。
根据海关数据,2019 年,按照产销地统计,我国从刚果(金)进口钴原料(包括钴矿和钴湿法冶炼中间品)为 6.41 万吨,占整体进口量比例为51.5%,从南非进口钴原料 3.44 万吨,占比为27.6%。
按中转地统计,2019 年我国钴原料进口经南非进行中转占比达到59%,经坦桑尼亚中转运输的钴原料占比为8.4%。
电池占钴终端消费比例最高。
2019 年全球精炼钴消费量约13.3 万吨,其中电子产品用钴量约 5 万吨,占整体钴消费比重37%;动力电池钴用量约 1.8 万吨,占整体钴消费量比重14%。
从ZG电池钴消费结构看,2019 年钴酸锂用钴占比为55%,三元材料用钴占比为43%。
安泰科预测2025 年前3C 消费钴依然是电池行业用钴的主流,2025 年后动力电池占比逐渐成为主导。
钴行业供需两端关注重点。
钴供应在国家分布及企业分布上均高度集中,因此主产国及主要中转国的疫情扰动、个别企业或矿山减产对钴供应影响较大;同样,在钴消费终端,电池占钴消费比例较大;钴供需两端高度集中,因此在供给端需关注刚果(金)、南非、嘉能可的产量情况;在需求端需关注动力电池、消费电子产量的边际变化。
2. 钴需求回暖2.1 低钴、无钴电池趋势的影响有限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四种主要元素为镍、钴、锰和锂,而钴是稀有元素,全球的钴储量仅为700 万吨,且分布集中,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三国储量占据了全球储量的70%,钴资源非常容易被控制和垄断。
历史上钴价格波动较大,7 月28 日钴价格为27 万元/吨,历史峰值价格在89 万/吨,极大增加了锂离子电池成本(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约40%,硫酸钴占电池成本约6%)。
目前降低电池用钴成本有以下两个方向:一、通过回收动力电池,来提高钴的利用效率。
二、研发低钴或无钴电池。
低钴电池有三种:NCM811、松下的NCA,但非当前国内主流。
当前无钴电池的方案有两种:一是磷酸铁锂电池(通过升级工艺,减少电池包零件数量并增加电芯总量,在电池包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但有瓶颈),例如,比亚迪推出了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刀片技术,宁德时代采用CTP 技术的磷酸铁锂;二是新型无钴材料电池(固态锂电池),例如蜂巢能源研发的基于无钴电芯的NMx 镍锰酸锂电池。
短期看,在无钴技术成熟之前,钴仍将是新能源车上不可或缺的稀缺金属。
长远来说,固态电池或将普及。
预计未来磷酸铁锂及高镍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均提升。
磷酸铁锂凭借低衰减、低成本、CTP 技术提升能量密度,未来在低端乘用车装机量获得提升;高镍低钴三元锂电池随着电动车销量提高而放量,主要应用在中高端乘用车;2025 年后固态锂电池逐渐普及。
随着电动车产量增长,预计磷酸铁锂及高镍三元装机量都会提升;三元装机量提升带来钴用量增加会大于低钴技术带来的钴应用量的减少。
ZG三元动力电池主流地位不断强化。
2018-2020H,ZG三元电池装机占整体装机量比例持续上升,分别为54%、66%、72%;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持续下降,分别为37%、33%、27%。
三元电池装机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装机量占比逐渐超过磷酸铁锂且领先优势逐渐扩大。
“低钴、无钴”路线不改钴中期需求稳定增长。
若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高于预期,未来三元电池渗透率下降情况下,我们将国内三元电池渗透率从80%下调至60%,海外三元电池渗透率从100%下降至80%。
测算结果显示,三元电池渗透率下调好后,2020-2022 年全球钴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从8.2%降至 6.6%,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2 下半年电动车销售回暖欧洲扶持加码,ZG退坡延迟。
2020 年以来,欧洲为完成碳排放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叠加疫情冲击经济,扶持政策加码以发展绿色经济修复经济;ZG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 年底,以汽车消费促进内需增长。
新能源车销量修复显著。
2020 年 5 月欧洲主流市场新能源车销量显著回暖,环比、同比增速触底反弹,渗透率继续提升,6 月实现环比、同比均实现100%以上增。
ZG:虽然2020 年上半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仍低于去年同期,但 3 月-6 月连续环比正增长,环比增幅分别是307.69%、35.84、13.89%和26.8%,产量边际回暖明显;2020 年 6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10.4 万辆,是上半年新能源产销最高的一月,预期下半年新能源陈需求持续释放。
2.3 全球电子消费回暖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边际回暖。
根据IDC 数据,2020Q1、2020Q2 全球PC 出货量分别同比-9%、+11%,2020H 上半年同比+1.7%,PC 呈边际回暖;受疫情影响,2020Q1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11.3%,随着智能手机主要消费国(欧美、中日韩)复工复产推进,预期下半年出货量迎来边际改善。
ZG手机出货量边际回暖显著,5G 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H ZG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显著收窄,呈边际改善趋势;5G 手机渗透率快速上升,6 月ZG5G手机渗透率达41.6%,2020H 渗透率为36%,2019年7-12月渗透率仅为1.5%),渗透率提升显著。
预期随着5G 手机渗透率提升带来换机需求,将拉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以及单机电池量增加,将带动钴消费提升。
预测5G 对智能手机拉动作用在2021 年显现。
根据咨询机构CCS Insight 预测数据,受疫情冲击,预计2020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下滑至15.7 亿台,同比下滑13%。
同时,CCS Insight 预测2021-2022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有望恢复正增长,达到近20 亿台的水平,预测5G 对智能手机出货量拉动作用将在2021 年显现。
此外,5G 手机电池高电压高容量趋势、电子烟、无人机、穿戴设备(电话手表、TWS 等)及智能家居的需求带来钴新增消费。
预计2020Q3 消费电子需求复苏,IDC 预测2020- 2021 年,消费电子用钴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5.37%、5.72%、5.97%。
3. 钴供应增速下降3.1 穿透采购模式对钴供给的影响事件:苹果、Alphabet、微软、戴尔和特斯拉五家公司被国际人权组织提起诉讼,理由是这些公司采购及使用由刚果(金)童工开采的钴。
事件:2020 年 6 月16 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斯拉将从嘉能可购买钴用于上海工厂和计划中的柏林工厂,每年采购规模达到6000 吨。
事件:特斯拉2019 年影响报告(Tesla 2019 Impact Report)表示,公司将继续使用从刚果(金)采购的钴原料,但为了避免钴生产过程中的人道主义风险,其计划通过“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s(RMI)Cobalt Reporting Template”收集信息以保证钴供应链的透明度,并要求其电池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均执行第三方审核以保障钴的供应链安全。
为什么特斯拉直接向嘉能可采购钴原料?原因一:刚果(金)钴产量占世界的72%, 而刚果(金)钴产量来自三部分,分别是大型矿山、租赁矿山、手采矿,2018 年是刚果(金)手采矿供应的高峰,产出总量近 3 万吨,占当年全球钴原料供应比例20%,因手采矿存在人道主义风险,下游整车厂及电池生产商为避免道德风险,加强了供应链管理,直接向上游大型矿企采购钴原料,从供应链中排除手采矿。
(根据RMI 官网,嘉能可、自由港公司是RMI 名单中的两家合格钴供应商,其中自由港公司已将钴矿资产出售给洛阳钼业。
)原因二:钴动力电池产业链包含了“钴矿开采-钴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电动车”等环节,为保障钴供应量及价格的稳定性,电池厂及整车厂跳过中间环节(冶炼和材料加工),直接与上游矿企签订供货协议。
特斯拉向嘉能可采购钴或成为标志事件,穿透采购模式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穿透采购影响一:手采矿产量将趋势性收缩。
2019 年以来,刚果(金)对手采矿监管加强,并计划通过设立公司统一采购等方式管理手采矿市场,手采矿产量受到限制;同时,为避免道德风险,中下游企业均加强钴供应链管理,排除手采矿进入自身供应链,手采矿需求下降。
CRU 数据显示,由于2019 年钴价大跌及刚果(金)政府加强监管,手采矿产量大幅下滑,较2018 年同比下降56%,占全球钴原料供应比例从20%降至8%。
在钴价格低位、政府政策收紧以及下游企业供应链排除的背景下,CRU 预测2020-2020 年手采矿分别同比-33%、-13%、-29%,手采矿产量将迎来趋势性收缩。
穿透采购影响二:穿透采购模式将导致中游备货需求的萎缩。
当前钴采购模式仍然是中游钴冶炼和正极材料企业向上游钴矿企采购为主,若下游电池厂及整车厂需求增长,则中游备货意愿强烈,中游备库放大了钴需求弹性,导致钴价加速上涨。
由于中游掌握需求信息与实际存在一定偏离,钴价容易出现偏离基本面的暴涨暴跌。
未来随着穿透采购模式普及,中游更多扮演代工厂角色,中游备库需求将减小,钴需求弹性下降。
穿透采购影响三:穿透采购模式将使钴供需更匹配,有助降低钴价格波动。
下游电池及整车厂直接面向市场,掌握的需求信息更准确,向上游矿企直接采购钴原料,钴矿企业则可以需定产,减少供需错配,有助降低钴价波动,使钴价更能反映真实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