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准备。
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体现。
当学生有了兴趣,他会成为一个“探索者”,会自发地去了解未知世界的奥秘。
全心投入学习,才能易于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从奇、美、近、引、活五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兴趣是一种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的准备。
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自觉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投入到学习中。
兴趣力量极其巨大,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的干干净净。
”只有学生有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处于积极状态,抑制住疲劳,获得心理愉悦;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迅速理解,牢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正如孔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总之,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应如
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奇。
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一“奇”字至关重要。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今年春晚之后学生对刘谦的魔术很着迷。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同样可以给学生表演几个与化学相关的“小魔术”,例如:1.“清水”变“牛奶”:先展示在一个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空瓶中(学生以为是空的瓶子),烧杯中装了澄清的石灰水,学生以为是清水,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空瓶中,将手捂住瓶子轻摇,然后告诉学生:变!学生看到变成牛奶般白色的浑浊液体;
2.酚酞作画:可事先在白纸上用酚酞试液作画、写字,然后课堂上喷上碱性溶液,白纸会出现图画和文字。
3.玻璃棒点燃酒精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这些趣味实验都可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为了使学生的好奇心能保持长久,在随后的教学中,也应经常利用趣味实验、谜语等悬念引入新课。
二、美。
凡是美的东西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化学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试验中有着大量美的现象。
如镁带燃烧所发出的耀眼的白光,naoh与cuso4反应产生的蓝色絮状沉淀,以及co2与naoh反应所形成的美丽喷泉。
化学一词,自出现就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发展至今,有无数科学家对此作出重大贡献。
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成为公认理论超过了近200年时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用锡做实验发现燃烧前后质量不变,后经反复实验得出了质量守恒。
像居里夫人、诺贝尔等无数科学家都经历过反复的,甚至几百次的失败,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不断进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无数科学家的自身人格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美丽的。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春天,草木生新绿,百花吐芬芳;夏季,流水潺潺,山野苍郁;秋天,随风涌动的金色稻田,晨雾弥散下的红色树林;冬天,白雪皑皑、玉树银花。
如此的美我们谁不珍惜?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自然风光,从而,使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再通过展示破坏自然的反面资料,让学生自发地珍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近。
即贴近生活实践
在讲到第七单元课题2《燃烧和热量》中沼气的制取和利用时,可作恰当的引导:沼气具有环保、节能,提高生活品位等诸多益处;并可指导阅读资料,学习制取沼气的技术,回家后动员家长亲自实践。
再如,讲到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 c60》时,可在课后安排几个家庭小实验:
1.用铅笔芯作润滑剂,打开生锈的锁。
2.利用木炭的吸附作用,制作简易的净水器。
3.用食醋和家里的纯碱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比空气重(结合蜡烛燃烧实验)。
如果我们的日常教学都能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心理:现实生活与化学是密切相关的;学好化学,就能更好地将化学应用于生活,就能比别人知道的多。
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学教学工作取得
胜利的强有力的保障。
四、引。
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身边的新事物和新问题
震惊全国的“三鹿奶事件”,不少学生都会问“三聚氰氨”是什么?为什么出现在奶粉中?这都可以通过学习化学找到答案。
环保知识在教学中多次出现,如在《空气》一节中的空气污染与防治;在《爱护小资源》中小资源污染与防治;在《一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有毒,防止污染空气等。
在教学中可以提醒: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并有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中还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或知识竞赛,这样做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就是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如平时对应用题,一般可采用图表法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而求解。
其次还要教给学生解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
以课本为主线,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狠抓双基、重视训练,同时,还强调学生解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
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兴趣总是和成功、喜悦紧密相连的。
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所收获或有所进步时,就会感到兴奋,同时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著,余震球译.《皮亚杰自传》.吉林出版社,1966年.
2.法布尔著,黄亚治译.《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出版,1977年.
3.托尔斯泰著,陈澄和译.《智慧历书》.上海当代出版社出版,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