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能使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能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
游戏用于准备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慢跑或几节徒手操的单一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用于基本部分,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用于结束部分,可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条件下身体很快地放松下来,因而游戏法是培养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2、比赛法。
即通过竞争决定胜负。
中学生好胜心强,为了争胜负,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事事争先,具有极强的表现欲,进行比赛正是他们的最好表现机会,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胜负输赢的起伏变化,时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令他们为胜利而欢呼,为失利而流泪。
如在练习快速跑时,组织接力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高潮叠起,兴趣盎然,而且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技术。
同时,为了下一次比赛能赢,学生会对运动技能、技术、战术和比赛规则等不断追求,刻苦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情境”法。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接受教育。
通过讲故事、提问诱导等手段,把学生引入情境;运用有情节的游戏,如做游戏时,请学生当“演员”,引导学生深入角色;也可运用特定的音乐设计情境,播放乐曲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
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
4、分组自选自练法。
该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爱好或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把练习内容分成若干个作业点,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内容锻炼身体,它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和练习兴趣,该方法多用于选用教材。
5、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分解过程和运行路线与方向,利用挂图等教具,使学生通过看、想、练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自控的能力,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
6、利用辅助器材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加入适当辅助器材。
如在新授蹲距式跳远时,学习腾空落地动作,为完成该动作,可采用橡皮筋放在一定高度和远度上,使学生腾空时用头触及橡皮筋,落地前注意小腿前伸超过橡皮筋。
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使课上得生动活泼,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7、运用循环练习进行技术教学法。
循环练习一直被用于身体素质训练,把它用于技术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它用于教学时,仍然采用流水作业法去完成技术教学,把完整技术分成若干个作业点去循环练习,这样减少学生对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对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有较大作用。
但这种方法又相似于分解教学法,同样具有分解法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运用得当。
8、讲解法。
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的教学方法。
讲解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一些不易理解的复杂技术,由于语言生动形象,学生一听就懂;也可在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如把小步跑比喻成快速下楼梯时脚步的动作;还可以在讲解某动作或体育项目时,先讲它的发展史,讲与它有关的小故事或体育新闻,这样不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9、示范法。
示范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准确、熟练、轻巧、优美,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自觉性,从而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0、变换条件法。
它是通过改变练习的条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变换身体练习的要素,如速度、幅度、速率等;可以变换身体练习组合形式;也可改变进行身
体练习的环境、器械的高度和重量等。
经常变换练习条件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因而能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
11、评价法。
评价是指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参与评价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相互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中来,如在武术、体操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每人练习后,首先自我评价,然后同学间相互纠正、指导和评价;每人考核后,首先自我评分,然后小组相互评分,最后将小组评议结果作为该同学考核成绩。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教会学生学会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情况,改进体育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教材、教学任务及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灵活选择运用。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不仅仅只有上述几种,还有待于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总结,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实现终身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