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疼痛管理
疼痛的治疗
疼痛治疗原则
• 1986年,WHO提出了镇痛阶梯疗法,弥补了疼痛管理尤其是癌痛管理的缺陷
第三阶段 重度疼痛
VAS:7-10
第二阶段 中度疼痛
VAS:4-6
第一阶段 轻度疼痛
VAS:0-3
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 (如NSAIDs )+/-辅助药物
3
弱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 物(如NSAIDs)+/-辅助药物
无痛
剧痛
•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 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 标定相应的位置。
疼痛评估
1 当班完成评估,每日至少评估1次直至0分 2 评估分值≥3分的患者,采取处理措施 3 评估分值≥3分的患者,护士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后,随时评
估一次,直至<3分。特殊情况时遵医嘱进行疼痛评估 4 术后即刻进行评估,6小时后再评估一次
• 术后第1日 • 1. 瞳孔:□改变 □无改变 • 2. 意识:□清醒 □嗜睡 □昏迷 □其他 • 3. 引流管:□无 □有 □通畅 □异常 □处理 • 4. 尿管:□无 □有 □通畅 □异常 □会阴护理5. 观察刀口敷料:
□清洁干燥 □有少量渗血 □有大量渗血
• 6. 疼痛:□无 □轻度 □中度 □重度;护理:□ 心理护理 □通知医生 □用药
肺不张 肺炎
促血栓形成
恶心、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
水钠潴留
心肌氧耗 增加
深静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
慢性疼痛
术后疼痛对患者带来的远期危害
尿潴留
肺部并发症
肢体僵硬、 萎缩
术后疼痛对病人 带来的远期危害
深静脉 血栓
胃肠蠕动的减少 和胃肠功能恢复
的延迟
失眠、焦虑、恐惧、 无助、忧郁、不满、 过度敏感、挫折、
沮丧
疼痛处理
各种治疗的利益风险。 (2)������ 疼痛治疗计划的制定原则:及早开始镇痛、个体化镇痛、
多模式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评估手术风险,可 选择硬膜外或内服阿片类镇痛、患 者自控镇痛或区域阻滞镇痛。
术前准备:
(1) 药物调整,避免突然撤药; (2) 降低术前疼痛和焦虑的 治疗;(3) 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之一,术前镇痛; (4) 患者及家属教育(包括行为疼痛控制技巧等)
慢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 最需紧急处理的 急性伤害性疼痛
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 被控制,急性疼痛可能发展
为慢性疼痛
疼痛不容忽视
疼痛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疼痛控制指标体现了一个国家人文关怀程度,是 一个国家文明素质的体现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国外疼痛研究先后发生了两大转变
• 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
疼痛为第五生命体征
疼痛
血压
呼吸
体温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脉搏
疼痛
疼痛的分类
• 按疼痛程度分类 轻,中,重,严重
• 按疼痛持续时间分类 急性,慢性
• 按病理学特点分类 伤害(感受)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混合型
疼痛的分类
• 疼痛按时程分类
≤3个月
急性疼痛
3个月
>3个月
• 疼痛处理原则
– 选择合理评估 – 重视健康宣教
–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提高生活质量
–尽早治疗疼痛 –提倡多模式镇痛 –注重个体化镇痛
疼痛处理的目标
1 患者疼痛评分≤3分 22 24小时疼痛频率≤3次
目标
3 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3次 4 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及焦虑情绪
5 术后患者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 6 降低术后并发症
• 7. 皮肤护理,按时翻身: □已做 □未做 □协助 • 8. 按医嘱给药,告知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已完成 □未完成 • 9. 指导饮食种类及注意事项:□已做 □未做 • 10. 功能锻炼:□已做 □未做 • 11. 按分级护理巡视:□有 □无
疼痛处理
• 疼痛处理目的
– 解除或缓解疼痛 – 痛的因素有哪些?
对镇痛治疗的评价如何?
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进食、活动、情绪、睡眠)
客观体格检查
疼痛评估注意事项
以评估流程为准则,不仅要评估患者 静息状态,而且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 咳嗽时、下地行走时的疼痛强度,以及 康复训练时的疼痛强度和对睡眠的影响 程度等
疼痛控制的现状
有效地控制
•
95%以上的急性疼痛
• 理论上 80%-85%的癌痛
50%-60%以上的慢性疼痛。
• 国外文献报道仍有50% ~70%的病人术后 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
为何进行疼痛管理
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有利的一面 —警报作用: 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性反应方式
• 根据疼痛避免危险、做出防御性保护反射
测和记录 •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 根据治疗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出院后随访沟通 • 全面认识术后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 是医院评审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4.7.6.1 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 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能按医嘱执行。
• C1:有术后、慢性疼痛镇痛治疗规范; • C2:对参与疼痛评估与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
患者疼痛管理
2014.07.26
主要内容
• 疼痛的概念 • 我国目前疼痛管理现状 • 为何进行疼痛管理 • 疼痛处理
疼痛的定义
• 2001年国际疼痛组织定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和伴有实
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 疼痛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个体正
经受的伤害。
• 疼痛是主观性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 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 汇。
• 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的第一步
• 准确的评估是困难的! • 主观感受,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测量 • 影响因素繁多:生理、心理因素
个体感受及表达各异 护士主观影响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的原则
相信患者主诉 全面 动态 及时 量化 准确
评估内容
疼痛原因 部位 性质 强度
评估方法
数字分级法 面部表情评估 量表法 主诉疼痛程度 分级法 视觉模拟法
中度疼痛: 静卧时痛, 翻身咳嗽时 加剧,不能 忍受,睡眠 受干扰,要 求用镇痛药
重度疼痛: 严重疼痛:
静卧时疼痛 持续性剧烈
剧烈,不能 疼痛,不能
忍受,睡眠 忍受,伴有
严重受干扰, 血压、脉搏
需要用镇静 等变化,需
药
要用镇静药
描述疼痛量表(VRS-5)
01 2 3 4 5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剧烈疼痛: 无法忍受:
能忍受, 能正常生 活睡眠
适当影响 睡眠,需 止痛药
影响睡眠, 影响睡眠 需用麻醉 较重,伴 止痛药 有其他症
严重影响 睡眠,伴 有其他症
状
状
数字疼痛量表(NRS-10)
01 2 无痛
3 4 5 6 7 8 9 10 剧痛
长海痛尺
面部表情评分Wong-Baker脸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划线法)
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 C3:对镇痛治疗效果正确评价、有记录; • C4:合理使用相关器材与药物。
外科常见疼痛类型
围手术期疼痛
急性创伤/组织损伤 慢性疼痛急性发作
外科常见 疼痛类型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
内分泌反应 心功能影响 肺功能影响 术后高凝状态 胃肠道影响
水电解质 代谢异常
交感神经兴 奋性增强
疼痛评估要点
部位
性质
程度 发作及持续时间
胀痛
钝痛(隐痛) 刀割样(刺痛) 绞痛
抽搐痛 烧灼痛 麻痛 撕裂痛\闷痛或压榨性疼痛
……
疼痛评估要点
部位 性质
程度 发作及持续时间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疼痛。 对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评估工具
疼痛评估要点
部位
性质
程度 发作及时间
疼痛发作: 急缓 时间: 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有无规律性等
疼痛评估要点
伴随症状 诱发因素 影响因素 体格检查
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有无肢体的功能障碍; 腹痛是否伴腹肌紧张、发热、胃肠道功能紊乱; 有无生命体征变化等。
疼痛评估要点
伴随症状 诱发因素 影响因素 体格检查
激动、咳嗽、大便、憋气时……
疼痛评估要点
伴随症状 诱发因素 影响因素 体格检查
方法 • 减少患者反复注射的痛苦
疼痛的护理措施
• 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 缓解和解除疼痛 • 心理护理 • 健康教育 • 促进舒适
重视疼痛宣教
重视疼痛宣教
谢谢聆听!
再次评估疼痛、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调整镇痛方案。
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
PCA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 PCA由患者自己控制,通过患者自控给药,克 服了不同患者对同一镇痛药物药用剂量上的差 异
• PCA依靠患者主动参与他们的自身护理 • PCA是用药及时、方便快捷、反应迅速的镇痛
2
非阿片类药物(如NSAIDs)+/-辅助药物
1
围手术期镇痛的五要素
疼痛宣教
合理评估疼痛
超前镇痛
《外科常见疼痛专家处理建议》
多模式镇痛
个体化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方案
评估疼痛
包括诊断、病史、药物史、体格检 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疼痛评分
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原则: (1)������ 参考因素:手术类型及预期术后疼痛强度,并综合考虑
• 患者→看医生 • 医生→诊断疾病 • 无痛儿 因缺乏疼痛的警报系统,多因外伤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