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并重组一般程序是什么
被合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清理,搞好产权界定;就合并的有关事宜,通过召开职代会征求双方企业职工的意见;合并协议修改完成后,由企业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署合并协议;按照合并协议和审批文件等实施合并,办理资产划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有关手续。
公司不管是进行合并还是重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下去。
而在我国公司进行合并重组是有严格程序要求的。
那么具体的程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企业合并重组的一般程序:
1、被合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清理,搞好产权界定;
2、合并双方共同提出可行性报告,征求被合并企业债权银行意见并征得主要同意。
股份制公司必须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形成决议;
3、就合并的有关事宜,通过召开职代会征求双方企业职工的意见;
4、合并双方就合并的形式和资产债权担保的处置办法及职工的安置方案等合并基本内容进行协商,达成合并意向性协议;
5、需要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的,应由地方政府提出审查意见;
6、同级人民政府或授权能代表合并企业双方出资者的机构部门对合并作出决定;
7、对涉及特殊行业的合并,对大中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合并以及省属企业的合并,应分别由地方政府省属企业的主管部门报省经贸委会同银行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省政府审批;涉及上市公司的合并重组还应征求证券监管机构的意见;其他国有小型及国有控股小型企业合并重组的审批由各市(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或授权部门审批;
8、合并协议修改完成后,由企业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署合并协议;
9、按照合并协议和审批文件等实施合并,办理资产划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有关手续;
10、由合并双方的出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经各方认可后完成合并。
在看完上文的内容后,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公司进行合并重组是要经过严格审批的,因为公司进行这些活动是关系到多数人
的利益。
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的专业律师,我们随时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
惩罚性赔偿是指法院在判决的一般赔偿金之外,另行判决加害人支付的保障受害人损失的完全补偿,并按照受害人或相对的受害人团体所遭受的损害或加害人的非法获利,为惩罚加害人的不法行为、威慑或防止类似行为的发
公司合并主体变更仲裁条款仍然有效-
某地庭在第一次开庭审理申请人A公司与被申请人B公司工程建筑合同纠纷一案后,B公司即并入C公司而被注销,为此C公司以其与A公司间并无协议为由,向该委员会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委员会对本案已无管辖权。
法院受理后,对本案是否由仲裁庭继续审理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我国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仲裁协议只能约束订立协议的当事人,对未订立仲裁协议的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现B公司被注销,其法人资格消灭,因此C 公司与原合同当事人A公司之间属新的合同关系,当新的合同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不能重新达成仲裁协议时,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C公司就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法院应裁定仲裁委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
另一种意见认为,当B公司被C公司兼并时,B公司的权利义务是作为一个整体由兼并后的主体C公司承继,这种概括性的承继,当然包括了本案合同中的权利义务。
现仲裁委员会受理本案是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而该条款是合同中的一部分,当C公司承继整个合同时,就意味着接受了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包括仲裁及仲裁程序中的权利义务,当C公司取代了B公司的法律地位后,就应接受仲裁委员会对本案的管辖。
因此,法院对C公司的申请应裁定不予支持,并由仲裁庭直接变更主体后继续行使仲裁权。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一、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因此,仲裁条款是具有独立性的,它不因合同的无效而无效,也不因合同被撤销而失效,仲裁委员会仍然可以依照
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所确定的仲裁事项行使仲裁权。
因此,合同主体的变化,并不必然影响合同中仲裁条款的独立有效性。
二、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
”现B公司被C 公司兼并后,原B公司与他人所订立的合同中所确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同时也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兼并后的C公司同样具有约束力,因此,C公司应当按照合同中的仲裁协议履行义务,当仲裁委员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中“企业法人合并的,因合并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
”的规定变更C 公司为该案当事人时,C公司应接受仲裁庭对本案的审理。
三、作为A公司与B公司订立仲裁协议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仲裁解决双方可能产生的纠纷,在订立仲裁协议时双方主体是否变化一般是无法预见的。
如果法院一旦认可C公司所提出的异议成立,这就意味着双方所订立的仲裁条款或协议的效力在订立时就处于不确定状态,那么A公司与B公司订立的仲裁条款意愿将随B公司主体变化而被化为泡影,导致A公司选择仲裁的愿望破灭,显然对A公司极不公平,有违法律的公平性,无疑也增加了当事人解决争议的成本。
四、根据仲裁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仲裁首次开庭前提出,现C公司在仲裁庭已对本案进行开庭审理的情况下,再以其与A公司间无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为由,向法院提出仲裁异议,显然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