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成药配方详解:槐角丸

中成药配方详解:槐角丸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 大蜜丸;味苦、涩。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
功效: 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肠 风便血、痔疮肿痛。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 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 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 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 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 有分枝。表面浅黄棕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味: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药典中药材: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黄芩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黄芩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槐角
性状:
本品呈连珠状,长1~6cm,直径0.6~lcm。 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背缝 线一侧呈黄色。质柔润,干燥皱缩,易在 收缩处折断,断面黄绿色,有黏性。种子 1~6粒,肾形,长约8mm,表面光滑,棕 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 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 嚼之有豆腥气。
药典中药材:麸枳壳详解>>>
麸枳壳
药典中药材:麸枳壳
: 药典暂未收录麸枳壳。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槐角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配方详解>>>
槐角丸 HuaijiaoWan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配方详解>>>
配方: 槐角(清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 100g、麸炒枳壳100g、当归100g、防风 100g。
药典中药材:槐角详解>>>
槐角
药典中药材:槐角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 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防风详解>>>
防风
药典中药材:防风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 泥沙,晒干。
药典中药材:防风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 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 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根 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 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 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药典中药材:防风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 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药典中药材:防风
用法: 5~10g。
药典中药材:防风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配方详解>>>
配方: 槐角(清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 100g、麸炒枳壳100g、当归100g、防风 100g。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
用法: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 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
存储: 密封。
药典中成药:槐角丸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6~9g。
药典中药材:槐角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地榆炭详解>>>
地榆炭
药典中药材:地榆炭
: 药典暂未收录地榆炭。
药典中药材:黄芩详解>>>
黄芩
药典中药材:黄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 皮,晒干。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 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黄芩
炮制: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 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 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 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 放射状纹理。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 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黄芩片。 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药典中药材:槐角
炮制:
槐角:除去杂质。蜜槐角:取净槐角,照 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外皮光亮、不粘 手。每100kg槐角,用炼蜜5kg。本品形如 槐角,表面稍隆起呈黄棕色至黑褐色,有 光泽,略有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苦。
药典中药材:槐角
性味: 苦,寒。归肝、大肠经。
药典中药材:槐角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 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药典中药材:防风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 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 孔样突起、密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 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 色,具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微甘。
药典中药材:防风
性味: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