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大版)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河大版)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三年级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姓名:田锋
一、教学任务与目标:
1、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2)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教材内容的基本分析(含重点难点等)及删补充意见:
教材主要内容
本书分15课安排教学内容,前两课为第一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windows 95(或 98)环境下的开机、关机、使用鼠标器等基本操作方法;第三课到第六课是第二单元,主要介绍画图程序画画和使用帮助功能的方法。

本教材根据现实需要,选择了最有用、最先进的教学内容;
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生双基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三年级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又加上初次学习电脑,更是兴奋。

在学生上机时,要防止学生没有利用好学习机会,走过场而没有真正锻炼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顺序。

使学生能够通过“边听讲(或读课文),边上机操作”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教材中的每一课的末尾都着意安排了适当的作业,除便于学生用来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每册书的最后都安排了一课综合练习,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融合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五、教学改革的大体设想:
1、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感性上对电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能够利用画图程序画图和使用帮助功能。

2、利用机房电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1 2.25—3.1认识学生 1
2 3.4—3.8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
1
3 3.11—3.15 1
4 3.18—3.22
中国娃——橡皮工具的使用
1
5 3.25—3.29 1
6 4.1—4.5
太空娃娃——变形与翻转
1
7 4.8—4.12 1
8 4.15—4.19
自由创作
1 9 4.22—4.26 1
10 4.29—5.3
我的图册——用看图软件创建图
册1
11 5.6—5.10 1
12 5.13—5.17 1
13 5.20—5.24 1
14 5.27—5.31
奇妙的变化——编辑器的使用1
15 6.3—6.7 1
16 6.10—6.14 1
17 6.17—6.21 1
18 6.24—6.28机动 1
19 机动
20 机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