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塑文化起源

泥塑文化起源


• 六、天津泥人张 • 源起: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 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 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 特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 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 敷彩,典雅秀丽。
• 制作: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 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 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 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 风干,再施以彩绘。 •
泥塑文化起源
中国民间美术——泥塑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周路 宋春艳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泥塑
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泥塑的分类与地区分布 泥塑的制作工艺 泥塑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 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 一、泥塑的概说 •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 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俗 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 塑工艺品。
• 题材:草帽老虎”、“猴头燕尾、四不 象”、“歪嘴斑鸠”、“甩尾连鱼”、 “猴骑猫”
• 九、北京兔儿爷 • 北京的泥塑脸谱是久负盛名 的,泥玩“兔儿爷”是老北 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 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 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 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 其它部位更象人脸。 • 艺术价值:民间艺人别具慧 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 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 七、浙江嵊州泥塑 • 特点:夸张的造型、得体的装饰、俊 雅的色彩 。艺术风格:造型简洁洗练, 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这些 泥人小巧雅致,便于生产和携带。
• 八、河南淮阳“泥泥狗” • 中华古文化——淮阴泥塑中有形如“人祖” 猴的作品。 • 艺术特色:泥泥狗是淮阳泥塑中有特色的 一种,它的造型抽象、古朴。似拙实巧,渊 源于远古的图腾文化;用古老的上彩工具 “高粱杆”给以点线结构的黑底彩绘,艳而 不俗;既有原始绳纹,方格纹古陶的画法, 又似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
• 四、湖北黄陂泥塑 • 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 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 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 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 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 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 “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 像”。
• 制作: • 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 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 金粉 • 特点: • 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 间罗汉堂几次受水 灾侵袭,罗汉满堂 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 塑工艺之高超。
第二节
• • • • • • • • •
泥塑的分类与地区分布
一、陕西凤翔泥塑 二、江苏苏州泥塑 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四、湖北省黄陂泥塑 五、山东高密泥塑 六、天津泥人张 七、浙江嵊州泥塑 八、河南淮阳“泥祥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 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 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 题材: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 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 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 .戏 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乡俗生活
• 五、山东高密泥塑 • 山东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 密是国家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 题材: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 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 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 色,使其生动活泼 。
• 源起:“锅子花”是一个不加任何粉 饰的泥坨,形似一口覆盖的钱锅,因 之得名。泥坨腔内装有火药,上面留 有细眼,下面安有点火引线,用于春 节期间晚上点燃“放花”观赏。—— 清代乾隆年间,“锅子花”已发展成 为泥娃娃、泥狮、泥虎、泥鸡……, 形成了泥塑。
• Z制作: • 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图32-2)经精抛、彩绘、出线、装色、上 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 • 艺术特色: • 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威 武可爱的造型,大红大绿的色彩、酣 畅淋漓的线条、浪漫神奇的纹饰.
• 二、江苏苏州泥塑
• 分类:苏州泥塑分为“捏像”和“泥玩具” 两类,艺人多集中在虎丘山一带,所以又称 “虎丘泥人”。 • 发展:宋时苏州泥塑“专作泥美人、泥婴孩 及人物故事,其他如泥神、泥佛、泥鬼、泥 花、泥树、泥果、泥禽、泥兽、泥虫等。其 中最为著名的是捏像,也称“塑真”、“捏 相”。苏州捏像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盛 极一时。
• 汉墓葬—— • 为数众多的陶俑、 • 陶兽、陶马车、陶船 。
• 唐宋——随着道教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 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 会上的道观、佛寺、庙 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 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 术的发展。
•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 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 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 又可让儿童玩耍。不同地域的泥塑 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民间艺术风格。
• 二、泥塑的起源与发展
• 从考古资料看,华夏先民用泥土塑造各种 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泥塑起源于中国古 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天 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 •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 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 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 时间约为7千年前。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确 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 特点:捏像又分两种, 一种捏好头型后再加须 发敷色彩,配躯体四肢, 并且手足还能活动自如, 冬夏衣服可随意更换; 另一种一步完成不配身 躯,也不敷彩直接用泥 巴捏出,多为案头陈设。 •
• 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 发展: •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 • 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 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 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 • 在清代,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 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 • 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 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第三节 泥塑的制作工艺 •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 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 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 • 泥塑的模制步骤:制子儿、翻模、脱胎、 着色
第四节 泥塑的艺术价值
• 1.泥塑艺术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 2.泥塑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其中最著 名的是天津“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 3.泥塑艺术具有朴实、直观、真实的艺术魅力。 • 4.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 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 生活。
• 制作: • 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 黑土捏制而成,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制 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 • 特点: • 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 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 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 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代表形象:阿福

安徽寿县泥塑
• 思考题: • 1.了解我国泥塑的历史渊源。 • 2. 分别简述山东高密泥塑、淮阳泥泥狗的 艺术特色。 • 3.结合陶艺课程,指导学生吸收民间泥塑的 艺术理念,创作泥塑作品。
• 谢谢!
• 特色:
• 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 泥塑中别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 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 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 如生,活灵活现。 • 聂家庄: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 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 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 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