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剧的主题和情节

影视剧的主题和情节





a\主题与情节密切相关。 “情节,即事件的安排。”从这一定义看,情节和结构的概念有所 重合。虽然亚里斯多德已经注意到悲剧的情节与行动和性格有所关联, 但他认为性格是“行动”中附带表现的,因而忽略了性格在情节中的 能动作用。 b\情节与人物、性格。 到了十八世纪,德国启蒙主义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注意到性格 对情节的能动作用,性格成为情节构成的重要因素。 c\影响故事情节的其他因素。 黑格尔更进一步提出情节包含三个要素:时代、情境和性格,将引 起情节发生、发展的因素扩大至社会时代环境和具体的小情境,正是 由于这些因素引发了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黑格尔看来,情节的核心就是矛盾冲突。但是,在大量的文学、 戏剧以及影视剧作品中,许多情节并不仅仅表现为两种对立力量的冲 突和斗争。


关于主题的概念,苏联文学巨匠高 尔基曾做过这样的定义: “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 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 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 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种 欲望 ——赋予它一个形式。” 主题是某种思想。


从高尔基对主题所下的定义来看,主题所蕴含的思想价值 是来源于生活的,是作者长期在生活中体验的结果,而不是对 某种抽象的观念的演绎。个人在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是生动 和具体的,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观察的结果,可能会令人得出 与以往已经形成的观念不相一致、甚至是矛盾的结论。 从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出发,而不是从某种既有的观念出发, 根据肖洛霍夫小说改编的影片《静静的顿河》就没有把葛利高 里简单描写成一个顽固不化的白军,因此,这部影片也就揭示 出了当时社会生活复杂、深刻的一面。在有了对生活的深刻领 悟之后,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渐渐凝聚在某些人物身上,通 过这些人物的命运遭遇能够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尽量表现出 来,并依此形成了一个叙事作品的基本轮廓,叙事作品建立起 来了,作品的主题也在其中人物形象及其发展中体现出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主题和作 者的生活经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 作品的形式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 的生活经验汇聚成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题又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 形式结构表达出来。
二、主题的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当剧作家确定主题之后,便进入到剧情编写阶 段。这一阶段也是通过人物动作来揭示主题的过程,剧中主要 人物的行动构成动作线索,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情节。 因此,在分析情节线索比较明确的电影剧作时,主人公依 靠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行动目 标,我们据此可以判定这部影片的主题。比如,《功夫熊猫》 的主题,我们可以根据情节归纳出:熊猫阿宝在浣熊师父的教 导下,掌握了功夫要义并战胜了凶恶的敌人。(对手清楚,即 凶恶的雪豹。)刘恒编剧、冯小刚导演的影片《集结号》的主 题,讲述的是倔强的老军人谷子地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士恢复荣 誉的故事。(对手是谁?对人的牺牲的一种漠然态度。)
本章导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视剧本主题的形成首先源于剧作家对生 活的理解和认识,再由剧作家将其赋予具体 的形式表现出来。 剧本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之后,观众则根据 所看到的剧情重新归纳出作品的主题。这样 的一个循环过程,实际上也是影视剧创作者 与观众思想的交流过程。当然,观众对于创 作者的思想或赞同或反对,也可能还需要进 一步的思考。

我们知道,电影除了经典的戏剧式 结构之外,还有“情节淡化”的现代主 义电影,以及情节冲突不那么明显的抒 情性、写意性较强的散文电影。对于后 者来说,电影的主题表现较为隐晦,因 此,在分析电影主题时,应该根据影片 的剧作结构特征来进行。

(一)、戏剧式结构的影视剧主题。 对于经典的戏剧式结构电影,因其情节特征十分明显,有的学者 干脆将这类电影的主题称为“行动主题”或“情节主题”。 任何一个结构良好的剧本,都可以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说明它的中心 动作。例如莎士比亚的《裘力斯· 凯撒》可以归纳成下列几句话:一位 思想高尚的罗马人 ——勃鲁脱斯,深信罗马将由于它的统治者凯撒的 野心而受到危害,在别人怂恿之下,他参与了一群政治阴谋者谋弑凯 撒的计划,终于他也受到了惩罚。不幸的是,据我所知,目下还没有 一个公认的专有名词可以用来代表上述这种简单的摘要而不引起误会。 有时候有人用“主题”这个词(例如)阿盖忒也苦于找不到适当的用 词,他说:“我所知道的任何伟大的戏剧作品,无论它的内容是何等 复杂,它的内容、主旨、中心主题都是用半张笔记本纸就能概述出来 的。”);但主题的正式含义是“题目”或“问题”,因此,它可能 会恰恰模糊了我们所企图突出的不同之点。唯一的解决方法将是采用 另一个术语——“行动主题”(我相信好莱坞的编剧部是曾用过它的) 或“情节主题”。——林格伦

相比之下,高尔基对情节的定义更具有 包容性,他提出: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 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根据 这一定义,在分析影视剧的情节时,须注意 人与人之间关系构成的情节线,而且一部作 品内可以有多条情节线索并存发展(多重主 题),并形成剧情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影 视剧情节的丰富性,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剧 作家对剧本的驾驭能力。
第一节 主题的概念


一、概念: 影视剧作品与小说、戏剧等其他艺术作品一样, 都有着自己的主题。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思想,如 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很难将生活的素材和创作者构 思以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观众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找不到作品的主题, 要想理解、分析一部影视剧作品也将是一件困难的事 情。美国电影学者波布克就曾说过:“任何一部影片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主题。如果观众抓不住影片讲的是 什么,那就很难指望他们去评论、分析和研究它。如 果影片制作者不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他就不可能制 作出一部能起交流作用的艺术作品。”



林格伦认为,根据剧中主人公的行动来总结“情节主题” 的方法,可以用来对许多故事片加以分析和总结。例如: 《同志之谊》(1931年德国出品;帕布斯导演):当法德边 界上的一处法国煤矿遭到洪水侵袭时,德国境内的矿工越过边 界去救援被困在水中的法国工人。 《告密者》(1936年美国出品;J· 福特导演):一个男子为 了要弄到钱同女友移民到美国去而出卖了一位新芬党人,由于 他的告密致使这个新芬党人拒捕而死。告密者起先由于良心的 责备没有实行原定的计划,后来又因而逐步地暴露了自己的罪 行,终于受到新芬党的严厉制裁,丧失了性命。 《相见恨晚》(1945年英国出品;N· 考华德和D· 李恩联合导 演):一位中年的过着幸福家庭生活的两个孩子的母亲,爱上 了一位同样已经结了婚的医生;他俩觉察到,假如继续迷恋下 去,将欺骗与损害他们所爱的其他人,因此决定分手,永远不 再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