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三有效教学先决条件☐问题聚焦☐你认为有效教学有哪些先决条件?(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恰当的教学内容(最近发展区);地利:计划的有效;环境创设的有效;人和:教师良好的知识储备;教师预设的有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师良好的教学技能;学生的良好准备……)先决条件即是前提条件。
师范专业教育者的系统培养和训练或非师范专业教育者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艺术范式,强调天赋,强调先天素质,教师是需要挑选而不是培养的。
三类教学语言:文本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
(宁夏方言:konglong山;chong天夏天,青海方言:刮fen下雨)系统的课程学习与训练。
《有效教师的品质》《》教师教育精品教材,陈老师主编之一☐你认为有效教学受哪些因素影响?与上一问题有重叠。
环境。
技能。
☐认识学生特点对有效教学有何意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近发展区;针对性,对症下药;……)☐目前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有何新特点?有利有弊,有优有劣☐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样了解学生?教师怎样了解学生:课堂观察;个别谈话;测验考试;家访;同伴调查;问卷量表……课堂或学生研究的三步骤:表层问卷—深度访谈—行为观察☐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材的作用?☐你认为教师应该为有效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为什么应该重视开发教学资源?课堂生成性问题讨论(2015-09-21)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有效教学的形成过程认识学生特点深入挖掘教材☐有效教学的形成过程☐有效教学的四个条件:学生;教材;环境;资源1. 认识学生特点2. 科学加工教材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资源、核心资源。
但不能唯教材。
3. 优化教学环境(硬环境;软环境)4. 丰富教学资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一、认识学生特点1. 认识学生学情对有效教学的意义(1)因人施教、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实现教学对象与教学方式间的高度契合与一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样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2)认识学生,发现问题,把握学情,是创造有效教学的入手点。
教师认识学生的目的就是要使其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与学生动态的“学情”相适应,相同步。
(3)学生对学习的动力与学法是有效教学的持续动力。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感应”、“反应”、“效应”是教学效能的集中体现。
☐ 2. 认识学生的学情(1)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是百姓” (百姓万家)☐尊重与培养学生的个性是高效能教学的鲜明特征之一,认识学生个性差异是创造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2)认识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学生有自己的过去” (以往的经验经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情况,是教师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选择新知识的呈现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有效传授的基础。
(3)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学生是他自己”(要不要“向**学习”?学习优点,长处,但要结合自身。
)摩尔根:你是世界上四十六亿人之中的一份子,又是独一无二的一份子。
☐教师只有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和想法上来认识,来思考时,他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创造出有效的教学形态。
(4)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尤其是那些表现为学生学习风格的学习方式。
☐研讨☐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情?☐ 3.认识与了解学生特点的“四诊法(1)观察(“望”)观察法“走进学生的世界看学生”(2)聆听周围人的看法(“闻”)谈话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3)走访(“问”)家访“家长比你更了解孩子”(4)查阅学生作品与成绩(“查”)考试考查“作品是学生自我的镜像”☐二、科学加工教材1.加工教材对创建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教材,又称课本,是专供师生教学使用的各种文本资料,如课本、讲义、教学视频等。
(1)挖掘教材是教师把握教学内容内部联系,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
⏹教学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重点讲什么,是教学增效的立足点。
(2)加工教材是教师把握教材组织结构,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的要求。
⏹教学结构、教学流程最优化要求教师既要遵循学习规律,又要遵循教材逻辑要求。
(3)加工教材是教师研究教学、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对象化、具体化的客观要求。
⏹教材内容是一样的,教学对象与教学情境是特殊的,这就需要一个教学内容具体化的过程。
☐ 2. 教师如何加工教材,服务有效教学基于文本(教材)、超越文本、重构文本。
BBC中英教育实验的思考:教育不能照搬,国际视野,本土转化。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不可以抛开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具体载体,并经由论证、编写、审查,最后加以使用。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教学案例,魏老师的教案被照搬,效果不佳。
优秀的教师对教材的应用,一定着眼于对教材的思考和重新建构。
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
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
从讲台上的智者变成学习者,要从学生学习的指导变成导演。
教师不再是演员,学生成为演员。
陈老师博士生论文《大数据环境中的教师角色变革》(1)把握教材脉络,抓取核心知识哪些知识是核心知识?(2)选择、重组教学内容,实现科学配置文科类课堂可能更需要教学内容的重组?(3)补充缺失内容,形成知识网络(4)积累生成性资源,丰富教学辅材每节课的好问题,可能成为下次课的好论题。
(5)分析教材的知识背景,准备情感价值观教育素材☐ 3. 教材加工的常用方法(1)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map;图解分析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月亮”概念:基于空间智能学习月亮的位置;基于音乐智能学习关于月亮的歌曲;基于数理逻辑智能学习月亮的大小、与地球的距离……)本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建立的优势:课程的思维导图;相关专题的音频素材;关键术语的英汉对照(2)“总分总”法沿着“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来分析教材。
☐整体分析抓主线☐局部分析扣细节☐整体、部分相互参照中确立教学重点(3)信息加工法教学信息链条来构建教材的内部信息链条,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
(4)规范分析法按照“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拓展教材”的程序实现对教材的消化、吸收与拓展、再组。
⏹教学意图隐藏在教学文本的背后,它是链接教材文本各部分的一条内线。
☐推荐阅读:[1] 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 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3] 威廉·威伦等:《有效教学决策》,李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4]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5]李祎:《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3期。
[6]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7] 黄甫全:《当代教学环境的实质与类型新探——文化哲学的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课程名称: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利用教学环境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三、利用教学环境1. 什么是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的总体就是教学环境,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的育人性环境教学环境的属性:人为性育人性复杂性(2)教学环境是一种复杂的共生性环境☐构成要素的复杂性☐相互作用的复杂性2. 教学环境对教学效能提升的价值(1)教学环境能够激起师生的教学热情当师生置身于教学环境中时,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自己的角色使命,体验到教学环境对其的无声召唤。
(2)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无形主体☐环境育人与教学育人☐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方向不定、可控性差、效果内隐、长效持久3. 面向有效教学创建的教学环境设计与利用(1)物理环境的创造与设计☐通过对这些教室设施的摆放、美化、布局来创造一种学生学习活动所期待的,安静、幽雅、舒适、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2)心理环境的营造与利用☐人在与周围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情感感应、心绪反应就是心理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心理氛围的主要调节者和营造者。
☐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微笑来建立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氛围主调。
发扬教学民主,以欣赏的姿态面对学生。
呵护学生的主体性,多用肯定性评价来保护学生的自主性。
四、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1. 什么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教学活动开展所需要的一切文本、视频、课件、书籍、媒介、人员、活动、事件、设备、设施、馆所等信息载体的总体。
2. 教学资源的类型现成性教学资源携带性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设备、设施、手段☐学生间的差异☐偶发教学事件☐分歧: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一位老师在导读《赤壁之战》一课时,同学们对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与弊产生了意见分歧:“铁索连船”的决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课堂争论。
在引导学生再读再思再议之后,大家逐渐达成新的共识:“铁索连船”这一决策在当时还是利大于弊,理由有三:1)不连船,曹军会晕船,近期就过不了长江;2)冬天刮东南风一般很少见,遭火攻可能性较小;3)铁索连船”使曹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因此,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轻敌、骄傲自大,而不能主要归咎于“铁索连船”上。
3. 教学资源对有效教学实施的意义(1)教学资源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的融合是现代教学活动的象征和走向。
(2)现代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可以成倍放大基本教学手段的效能☐“课堂教学效果=基本教学手段×教学资源”(3)综合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能的基本途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拓展☐现成与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激活与利用现成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师生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质就是对师生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适当的加工、组织,使之进入课堂,成为一种服务于教学活动进行的优质资源。
教学资源的利用☐现成教学资源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的问题,而生成性教学资源在利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及时捕捉、合理解读的问题。
现成教学资源的运用☐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灵活选配,实现教学效能的最优化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与产生☐发现与捕捉☐分析与判断☐选择与利用☐H2O2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力很强,能积极展开思维。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我们高中要学习的双桥键,说明原子之间有不同的构成方式,如果对这些构成方式加以利用和改变,我们就能得到和发现意想不到的物质,往往新物质的发现也只是一瞬间的改变。
”☐推荐阅读:[1] 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