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空调与照明)送检方案

(通风空调与照明)送检方案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Guang Zhou Building Material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建筑节能检测方案(通风空调与照明配电)编写:审核:批准: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2015年4月8日目录1 工程概况 (3)2 编制及判定依据 (3)3 检测方法 (3)3.1空调系统现场检测 (3)3.1.1 各风口风量 (3)3.1.2 系统总风量 (4)3.1.3 风管严密性及强度 (4)3.1.4 室内温度 (5)3.1.5 空调系统冷冻水、冷却水总流量 (5)3.1.6 空调机组 (6)3.1.7 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6)3.1.8 冷却塔效率 (7)3.1.9水泵性能 (8)3.1.10 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9)3.1.11 冷热源设备性能 (9)3.1.12 水力平衡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配电与照明系统现场检测 (10)3.2.1电源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室内照度检测 (10)3.2.3照明功率密度检测 (12)4 检测项目及数量 (13)1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医疗大楼2 编制及判定依据1)《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15-65-2009;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3)《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1)《风机盘管机组》GB/T 19232-2003;12)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文件(编号:穗建质监字〔2007〕142号)要求;13)委托方提供的节能备案表及设计图纸。

3 检测方法3.1空调系统现场检测3.1.1 各风口风量(1)对矩形风口,采用风口风量罩法测量,直接在送风口通过风量罩测得风量;(2)对于条缝形风口或格栅式风口,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

(3)对于风管内风量的测量,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局部阻力管件管径上游4倍以上,下游1.5倍以上的位置。

对于现场检测条件特殊时,可以酌情增加测点。

3.1.2 系统总风量(1)系统总风量一般采用皮托管并配以测压仪器(一般用微压计)或采用毕托管、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仪、PC 电脑来测定。

(2)当管内风速小于4m/s 时,可视情况采用热球式风速仪或叶轮风速计测量系统总风量。

对于现场检测条件特殊时,可以酌情增加测点。

3.1.3 风管严密性及强度风管强度检测采用漏风量测试装置对受测风管内注压,其压力为风管工作压力的1.5倍,若风管接缝处没开裂,则视其符合验收要求,反之则不符合要求。

各功能段漏风量独立检测:检测前测量工作面环境温度及大气压力,然后将受测功能段各开口模拟组装严密封堵(采用盲板堵严),选择一端作进风端,在盲板上开一个Φ80孔,将一段Φ80短管接风机出口加长管,在短管旁开一个Φ10孔,将橡胶管一端插入其中,另一端接于仪器顶面“连风管”接嘴。

并将仪器水平放置,向杯型压力计、倾斜式微压计注入95%酒精溶液,液面凹面校准0刻度。

之后根据风管估算可能的漏风量,选择其中一个适合的进气流量管安装(共有4个,范围为10.8m3/h ~475.2m3/h )。

仪器准备就绪后开机,调整风机频率使压力达到风管工作压力,读取漏风量值,如果读数小于所选择进气流量管满量程的1/3,则更换一个相适应的进口流量管重新测量,更换进口流量管需先关停风机。

计算出测试环境的功能段工作压力下的漏风量(将漏风量测试仪上的读数换算成单位m3/h ,再除以测试风管的展开面积),将其折算成标准状态(20℃,101.325kPa )下的漏风量,公式如下:325.101P T 293F 3.6Q Q ⨯⨯⨯漏风仪=Q — 测试压力下的漏风量,m3/(h ·m2);Q 漏风仪 — 漏风量测试仪读数,L/s ;F — 测试风管展开面积,m2;T — 测试环境温度,℃;P — 测试环境大气压,kPa 。

需注意的是,如果风管压力达不到或超过规定试验压力,则可按下式换算成规定试验压力下的漏风量值:65.000/P Q Q )(=P式中 P0—规定试验压力(Pa ),500Pa ;Q0—规定试验压力下的漏风量[m3/(h ·m2)];P —风管工作压力(Pa );Q —工作压力下的漏风量[m3/(h ·m2)]3.1.4 室内温度根据房间面积大小确定检测点,按以下规则取点:三层及以下建筑应逐层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三层以上的建筑应在首层、中间层和顶层分别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

测点应离地面0.7m-1.8m,离开墙壁和热源不小于0.5m 。

温、湿度测点位置及数量还应符合以下规定:室内面积不足16m2,在室内活动区域中央布测点1个;16m2及以上不足30 m2测2点(检测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0 m2及以上不足60 m2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 m2及以上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 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30m2酌情增加1个测点(均匀布置)。

布点完成后,使用多通道温湿度监测系统进行检测,检测持续时间为6小时,数据记录时间间隔设定为5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检测完成后使用自带软件计算温度及湿度平均值。

3.1.5 空调系统冷冻水、冷却水总流量检测直接选择空调冷(热)水、空调冷却水主管测量,如测量条件不允许,可分别测量各支管流量再累加得出总流量。

先确定被测水管壁温度是否在110℃以下,以符合测量仪器对测试温度范围的要求,然后选择检测点位置,应选择一定长度的直管段,根据构件的阻力不同,最短直管段长度应满足CJT 3063-1997 《给排水用超声流量计》中附录B 要求。

确定好测点后,应把被测水管壁上的铁锈、油漆、污垢等除净,并且确保管壁没有凹凸不平。

然后根据被测水管内径选择换能器型号,输入管径、管壁厚度、液体特性等参数确定换能器在被测水管上安装的轴向距离,将藕合剂(黄油或凡士林)均匀涂在换能器表面,用紧固件将换能器固定在被测水管上(如被测水管为金属,换能器本身带磁可紧吸在水管表面;如被测水管为非金属,则需用自带铁链将其固定在被测水管上),确保两换能器在被测水管两侧,且其连线与水管轴线尽量处在同一平面。

微调整换能器的位置,确保超声波信号接收良好。

在信号接收良好的状态下连续测量30min ,将所测得累积流量除以测量时间即为被测水管平均水流量,公式如下:被测水管水流量(m 3/h )=)测量时间()累积水流量(h m 3 3.1.6 空调机组1 空调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同时检测空气处理机组供回水温度,测点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的进、出口处,每隔(5~10)min 读数1次,连续测量60min ,并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2 空调机组水流量测点选择在机组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倍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处。

若现场不具备上述条件,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流量测点的具体位置。

确定好测量位置后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机组水流量,方法同3.1.5。

3.1.7 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在风机出风口(未接风管)直接测量全压,然后测量风机、电机的效率及传动效率,按下式计算单位风量耗功率:)3600/(t s P W η=式中 Ws —单位风量耗功率[W/(m 3/h)];P —风机全压值,Pa ;t η—包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效率在内的总效率(%)。

测量风机出风口全压: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直接测量风机出风口全压②测试风机的风量(测试方法参考上述送、排风机的风量测试方法)和风机的净输入功率(风机的净输入功率须测量3次作算术平均值),按下式计算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L NW s式中:s W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m 3/h);N —风机的净输入功率,W ;L—风机的实际风量,m 3/h 。

3.1.8 冷却塔效率 先确定测试条件:宜在气温较高季节、无雨天进行;自然通风冷却塔不宜在雨后立即测试,测定开始时间应在雨停后1小时以上,且不应在大气温度存在逆温层条件下进行测试;机械通风冷却塔测试时,环境平均风速不得大于4.0m/s ,阵风每分钟平均风速不得大于6.0m/s ;自然通风冷却塔测试时,环境平均风速不得大于3.0m/s ,阵风每分钟平均风速不得大于5.0m/s ;进出塔水温的测量:测点应选择在靠近被测冷却塔进出水处。

先观察被检测系统是否预留安装温度计的位置,如果有则重新注入导热油,并测量水温。

测量采用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检测系统,连续检测1小时以上;如果没有预留安放温度计的位置,则使用热电偶测量供水管和回水管管壁表面温度。

热电偶要与管壁表面充分接触,并在热电偶上贴保温材料,然后采用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检测系统连续检测1h 以上。

环境干湿球温度的测量:机械通风冷却塔可布置一处测点,距塔30~ 50 m ,距地面1.5~2.0 m 处;自然通风冷却塔,根据塔的尺寸大小宜布置2~6处测点,测点高度为进风口高度的1/2, 布置在距塔外沿1~30m 的圆周上,且圆心角相等。

仪表设在气象亭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及其它强辐射源照射。

测量采用多通道温湿度计,连续检测1h 。

冷却塔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100,,,⨯--=iw in iC out iC in iC ic T T T T η式中:ic η-冷却塔效率(%); in iC T ,-冷却塔进水温度(℃);outiC T ,-冷却塔出水温度(℃); iw T -环境空气湿球温度(℃)。

3.1.9水泵性能对冷冻泵、冷却泵的流量、扬程及水泵效率进行检测。

水泵流量检测方法同3.1.5。

水泵扬程检测方法:分别在水泵出水口与进水口压力表处布置压力表,两表读数的差值即为水泵扬程,应每隔(5~10)min 读数一次,连续测量60min ,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