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分析实例
案例 1 流动比率的误区 为分析 A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而搜集的相关数据如下:
流动比率 =0.8 销售毛利率 =50% 存货 /流动资产 =60%
问题: A 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吗?真实的流 动比率是多少?
本案例的关键在于: 名义流动比率表明 A 公司 1 元的流动负债只 对应 0.8 元的流动资产,表明没有偿债能力。问题在于,名义流动比 率不足以表明真正的短期偿债能力(或流动性) ,因而需要透过名义 流动比率并参考相关数据,计算出“真实流动比率” 。
存货变现率 定义为“ 1 元存货的变现额”,公式如下:
存货变现式表明, 存货的变现能力, 进而使用存货偿付短期债务的 能力,取决于存货或产品的销售毛利率:只要销售毛利率为正, 1 元
存货即可“变出” 多于 1 元的现金用来偿付流动负债;只有在销售毛 利率为零(售价 =进价)的特殊情况下, 1 元存货才对应 1 元的流动 负债。根据案例 7.1 给出的数据有:
4. 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 除以上因素外, 流动比率的变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使得对
流动比率指标的解读需要更加仔细。 这里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 一是 经济的景气循环,另一个是人为调节。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先来看下面假设的流动比率数据: 流动资产 500
流动比率 = 流动负债 400
=1.25 在流动比率大于 1 的前提下,如果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同时等 额减少某个数值——比如 200,则流动比率立即就会升高,即:
当然,这里隐含一个前提条件: 企业的流动负债周转率必须小于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定义为流动资产可变现的次数; 类 似地, 流动负债周转率 定义为同期内企业举债短期债务的次数。 2只 要流动资产周转率足够地快于流动负债周转率, 流动资产的变现率就 可能大于 1,这意味着在某个幅度内,即便流动比率小于 1 也不至于 产生问题。下面是一个说明性的案例。
流动资产周转率 =5
问题: A 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有问题吗?恰好偿付流
动负债所要求的流动负债周转率为多少?
本案例分析与解答如下: ( 1)流 动资产周转率为 5,说明每 1 元流动资产可变现 5 元(可
用于偿付流动负债) ; ( 2)流 动比率为 0.8 ,表明 1 元流动负债对应 0.8 元流动资产,
(名义)流动比率通常不必保持在等于或高于 2 的水平上; 只要销售毛利率和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足够高,流动比 率甚至可以保持在小于 1 的水平上,仍然可使企业的短期偿 债能力和流动性高枕无忧。
进一步的问题是:即便销售毛利率为零 (1 元存货只能变现 1 元), 而且无论存货比重如何, 在什么情况下, 流动比率小于 1 仍然不足为 虑?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案例 2 计算真实流动比率
为分析 A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而搜集的相关数据如下:
1 前提是:全部为流现动金销比售率或信用=销0.售8时的坏账率接近于零。如果发生坏账损失,则不足以“变出” 而是小于 5 元的某个数据,但通常也会大于 1。
5 元,
2 流动负债周转率 =销售成本 / 平均流动负债, 也可定义为: 流动负债周转率 =365 天/ 流动负债平均期限天数。
过 1 年的营业周期)内需要偿付 1*5=5 元; ( 7)由(5)、(6)两步可知, 0.8 的名义流动比率,相当于在 1
年或超过 1 年的营业周期内,总额为 5 元的流动负债对应 着 总 额 为 7.2 元 的 流 动 资 产 变 现, 即 真 实 流 动 比率 =7.2/5=1.44 ,说明短期偿债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流动比率分析实例
某公司一位财务人员曾提到, 他所在的公司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屡遭拒绝,因为银行在分析报表时发现公司的流动比率只有
0.92 ,
认为偏低而拒绝贷款。 可这位熟悉本公司财务状况的学员说, 公司完
全不存在短期偿债能力问题,产品销路很好。他的问题是:流动比率 小于 1 就一定表明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性不足吗?在什么情况下可 能根本就没问题?下面以流动比率为例 (同样适应速动比率) 来破解 这个谜底。
真实流动比率 非存货流动资产变现 + 存货变现
= 流动负债
这个公式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引入了流动资产“变现”概念:包 括存货“变现”和非存货流动资产“变现” 。财务分析中通常使用的 (名义)流动比率公式,分子使用的是“流动资产” 。相比之下,使 用“流动资产变现” 更接近于现实: 毕竟,企业不是直接用流动资产、 而是使用“流动资产变现”偿付流动负债的。我们知道,存货以外的 其它流动资产的变现率通常为 1( 1 元变现 1 元);但存货是个例外, 因为存货的销售价格高于存货进价(存货成本) ,因此,存货的变现 率在正常情况下大于 1,即 1 元存货可通过销售“变出”多于 1 元的 收入来偿付流动负债。很清楚:存货变现率取决于“销售毛利率” 。
0.8 元流动资产在周转率为 5 时可带来 0.8*5=4 元的变现; ( 3)“ 恰好偿付流动负债”意味着“流动资产变现”应等于同
期流动负债总额; ( 4)同 期流动负债总额 =平均流动负债 * 流动负债周转率; ( 5)平 均流动负债可以看作是 1 元(源于名义流动比率为 0.8 ); ( 6)由 (2)至( 5)步可得: 0.8*5=1* 流动负债周转率,即流
由此亦可知,易损性指标越低越好。为更清楚地理解其含义,可 以设想以下三种情形。
易损性 =0。这意味着企业用易变现的流动资产恰好偿付其全
部的流动负债, 因此没有必要变现那些不易变现的流动资产。 易损性 =100%。这一情形表明, 企业在用全部易变现流动资产 偿付短期负债后,仍需将其全部不易变现的流动资产全部变 现——并且是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才可恰好偿付余 下的流动负债。其实这已经暗示了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因为 难以做到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不易变现的流动资产。 易损性 =25%。这意味着在所有不易变现的资产(很可能包括 部分存货和部分应收账款)中,必须变现其中的 1/4 ,才能 偿付余下的全部流动负债。当易变现资产为零时,企业只能 只好全部用不易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这时易损性 的数值最大——最糟糕!理论上,易损性指标值小于零(负 值)或等于零才可接受。
科书中都不出现。 易损性指标的公式如下:
流动负债-易变现流动资产 易损性 =
不易变现流动资产
公式表明, 易损性指标留给分析者以充分的主观判断空间, 使其 能够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判断流动资产中哪些是“易变现” 、哪些 是“不易变现”的资产。另外,易损性指标也反映了企业用流动资产 清偿流动负债的正确次序: 首先用易变现流动资产偿付适合债务, 剩 余的不足偿付的部分(公式中的分子) ,则需要用不易变现的流动资 产(分母)来偿付。因此,不足偿付的流动负债占不易变现的流动资 产比重越高, 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越不足: 需要将较多不易变现的流动 资产变现,才可偿付。这可能会使企业遭受损失(比如降价变卖存货 或“打折”回收应收账款) 。企业在不得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其 不易变现的流动资产, 本身也就说明了其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 从 这个角度讲,易损性指标也优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A 公司的存货变现率 = 1/ (1-50%) =2 计算结果表明 1 元存货可以通过销售 “变出”2 元用于偿付债务。 如果把流动负债看作 (定义为)1,则根据已知条件(流动比率为 0.8 ), A 公司的流动资产为 0.8 ,其中的存货部分占 60%,非存货流动资产 即为 0.8%(1-60%)。故有 : A 公司真实流动比率 =0.8 (1-60%)*1 + 0.8*60%*2 =1.28 由此可知, A 公司 1 元的流动资产,其实可以“变出” 1.28 元用 于偿债流动负债, 真实流动比率比名义流动比率高得多, 表明其短期 偿债能力和流动性没有问题。 这个结论也表明:与名义流动比率相比, 真实流动比率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性。 结论可以总结如下:
元,表面看来有问题; ( 2)每 1 元流动资产因其周转率为 5,可变现 1*5=5 元;
( 3)每 1 元流动资产还可借入(变现) 4 元的银行贷款; ( 4)两 者相加意味着每 1 元流动资产可变现 4+5=9 元; ( 5)0.8 流动资产可变现 0.8*9=7.2 元; ( 6)流 动负债周转率为 5 表明,1 元流动负债在同期 (1 年或超
动负债周转率 =4(次)。 计算结果表明,只要企业的流动负债周转率不高于 4,那么, 在流动比率为 0.8 的情况下,无论销售毛利率和存货比重如何, A 公 司的真实流动比率亦可保持在等于或大于 1 的水平上,因而不至于产 生短期偿债能力或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本案例假设企业的流动负债周转率低于流动资产周转率 (资产变
现频率快于举债频率)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放弃这个假设,同时 也放弃销售毛利率和存货比重假设,流动比率小于 1 是否就会有问 题?在什么情况下仍然可能没有问题?
3. 考虑银行授信(信贷)额度 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预定数额的短期贷款。 在必要时, 企业可以
利用尚未使用的信贷额度来偿付流动负债。 仅仅考虑这个因素, 流动 比率小于 1 也不足为虑。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7-3 。
易损性 (Vulnerability) 流动比率指标不考虑不同企业因流动资产构成不同导致流动性
存在差异这个事实,而速动比率则武断地将存货判定为“不易变现” 资产、将应收账款武断地判定为“易变现”资产。这两个问题(以及 后面讲到的其它问题) 使这两个指标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 短期偿债能力。 易损性 指标对这两个指标都做了改进, 因此可以更好 地用于分析和判断企业地短期偿债能力, 可惜这个指标在多数财务教
500-200
流动比率 = 400-200
=1.5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类 “数据跳跃”呢?第一种情形是经济衰退, 导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大致相等的)减少;第二种情形就是人为 调节:用现金偿还或提前偿还短期借款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同时等 额减少)就是典型的例子。 读者们还可以自己去论证:在流动比率大 于 1 的情况下, 如果同时等额增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 则会出现流 动比率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经济景气(繁荣)时期,人 为调节也是一个因素。 本部分的讨论提示了流动比率 (和速动比率) 为何易让人误入歧 途。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引入更好的计量指标——例如将 名义 流动比率 折得为 真实流动比率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使用易损性来判断 企业真实的短期债务偿付能力和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