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考复习资料一、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二、三庭五眼:三庭五眼是中国作为五官与脸形相搭配的美学标准,三庭”是把人的面部长度分为三等分;五眼”是把让你的面部宽度分为五等分,眼睛的宽度正好是其中五分之一。
三、头部“八格”:我国民间画诀将头部外形特征概括为“八格” 以申、甲、由、田、用、国、目、风八个字的外形比喻巴中头部基本型。
四、人体比例:站七坐五盘三半五、重心线:人的重心线是由人的头、躯干和四肢重力的合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点,由此点垂直向下指向地面的线称为重心线。
六、动态线: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带来的形体外在形态外缘上的变化。
七、服装设计三要素:款式、颜色、面料。
八、美术字的设计制作:A黑体字: 特点:黑体字笔划整齐划一特点:点如瓜子,横细竖粗,撇如刀,捺如扫,B、宋体字:^永起笔及转折处有装饰角。
九、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又叫焦点透视、—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角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感觉,所以产生了纵深感十、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
1、有两个消失点。
2、没有一个画面平行于画纸。
十一、视平线:是透视的专业术语之一,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十二、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
十三、对比色:色环中180度正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红色一一绿色蓝色一一橙色黄色一一紫色十四、类似色:色环中30~90度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十五、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a、色相:指不同颜色的“相貌”。
b、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c、纯度:指色的饱和度十六、标志设计要素:构思、构图、色彩 十七、标志设计表现形式: 具象、意象、抽象十八、招贴:又称海报。
招贴的类型有政治类、文化类、公益类、 商业类、娱乐类、比赛类等。
十九、招贴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
二十、平面设计分类: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设 计、图像设计、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
—二十一、造型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分构成。
藏书票有 版画珍珠”书上宝石”的美誉。
“ EXLIBRIS ”意 为“我的藏书”刺猬藏书票木刻德国(世界最早的藏书票)二十五、藏书印:印章的文字镌刻成 凸状称朱文或阳文;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凹 状称白文或阴文。
二十六、中国画题款样式:横题、直题、多二十二、黄金比例:其比值约为1 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二十三、书籍的结构:二十四、藏书票:藏书票由图像和:0.618 ,此比例是最能引起人文字(票主名、拉丁文EXLIBRIS )两部关祖章藏书票(我国最早的藏书票)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
二十七、“书画同源”:宋代是文人画的萌芽时期,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诗”、书”、画”、印”的结合在此时日臻完善。
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大的区别之一。
到了元代,水墨画成了文人画的主流,由于画面单调沉闷,于是红色的朱文印出现。
二十八、借物寓意:借助笔下的景物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二十九、墨分五色:中国画技法名。
指焦、浓、重、淡、清。
—三十、山水画的“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_三^一、中国画分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科;人物画强调“以形写神”,山水画强调表现意境,花鸟画强调托物言志。
按表现技法分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三十二、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名录》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三十三、展示设计: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商品。
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
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装裱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的技术,其表现形式有长卷、立轴、册页、横披、镜片等。
三十四、纹样的概念: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
图案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十五、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a、单独纹样:是以一个花纹为独立单位,不与其他花纹发生连续排列的关系。
这样纹样的构成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以边缘轮廓纹样、角隅纹样和中心纹样综合而成。
b、连续纹样:是以一个花纹为单位,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或四个方向作反复连续排列。
两个方向连续纹样简称二方连续纹样,四个方向连续纹样简称四方连续纹样。
c、适合式:一组纹样造型适合于某种特定的形状内。
三十六、纹样的构图形式:①对称式:有隐形的对称轴,对称形式严谨和理性,给人以庄重大方、稳定、整齐之美感。
②均衡式:无对称轴,采取等量不等形的纹样的组织形式,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求得力的平衡与安定。
平衡式单独纹样给人以生动活泼富、新颖之美感。
三十七、常见的纹样写生的方法:线描写生、钢笔淡彩写生、影—绘写生、水粉色限色写生等。
三十八、纹样变形的方法有:概括、夸张、想象。
三十九、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四十、插花的构图形式:1.对称式插花;2均衡式插花;3启由式插花。
插花构图中应考虑一下几点:1.高低错落;2•疏密有致;3•虚实结合;4•俯仰呼应;5•上轻下重;6. 上散下聚。
四十一、室内设计的风格:传统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混合风格、自然风格等。
四十二、室内设计的原则:功能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四十三、手绘室内效果图原则:真实性、科学性、艺术性。
四十四、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
四十五、中国古代雕塑有:陵墓雕塑、宗教雕塑、民俗性及其他内容的雕塑。
四十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
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
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2.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具有如下特点:1、就地取材;2、工具的创造日趋美观、实用;3、装饰纹仰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几何化、图腾化、抽象化;4、装饰趋向于形式美感;5、技术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主导因素。
四十七、中国古代彩陶:(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水、平凉地区。
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等。
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
很少用曲线。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
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
鸟纹应用更多。
直线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装饰内容丰富。
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
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四十八、中国古代建筑:a、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b、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c、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d、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e、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四十九、中国剪纸:1.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汉族传统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2.剪纸的表现形式:单色剪纸、彩色剪纸。
3.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喜花、门筏枕花、鞋花等。
五十、民间美术的种类:木板年画、剪纸、玩具、雕塑、皮影、木偶、刺绣、陶瓷、染织、编结等。
1.刺绣历史悠久,唐代之前,多为实用以及装饰用,宋代趋向于观赏性,讲究绘画性的传神意境表现。
著名的有: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
2.年画是民间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明清以来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3.陶瓷知识:了解瓷器发展历程:东汉时期我国青瓷、黑瓷的烧造已较为成熟,魏晋南北朝瓷器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瓷器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
隋唐时期瓷器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种增多。
从唐朝开始大规模通过海路销往亚非各国。
宋代瓷器日臻完美,尤以五大名窑为最,“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五大窑生产的瓷器或浑然天成,或俊俏多姿。
五^一、现代工业设计特征:①强调创新设计,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②提倡艺术与工艺技术,即与机器生产相结合。
③融汇各门类艺术于基础训练之中。
④加强实践性,推崇既有理论素养,又具备动手能力⑤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联系。
五十二、哥特式:哥特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哥特式也可以理解为“接近上帝的”的意思,“哥特式”都可以理解为“形式上或感觉上给人一种接近上帝的感觉”,比如建筑艺术,文学,音乐等哥特式。
五十三、文艺复兴三杰:A、达.芬奇: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油画)B、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大卫》(雕塑)C拉斐尔:《雅典学派》(壁画)五十四、印象主义:善于捕捉物体表面在自然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
代表人物:莫奈《日出印象》/《干草垛》;马奈、雷诺阿、德加。
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向日葵》、塞尚、高更则热衷于凭借主观感受和内在感情来营造艺术表现境界。
野兽派代表:马蒂斯(法国)《马蒂斯夫人像》表现派代表:蒙克(挪威)《呐喊》立体派代表: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超现实主义代表:达利;(西班牙画家)《内战的预感》抽象派代表:康定斯基(俄罗斯)《即兴之作》五十五、清初四僧: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五十六、名家名画赏析:(一)《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