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ppt最新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ppt最新课件
梳 洗 罢,
一个“独” 字写出了孤独 落寞之情。
独倚望江楼。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 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 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 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 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 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 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 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 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豪放派词人。 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 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 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作《渔家傲》乐歌数阙。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 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 (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 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 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 “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
形象刻画
① ②
动态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景物描写
③ ④ ⑤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情感抒发
小结: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 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 江水,又写到白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 至最后的“肠断”。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 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1、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塑造了一 个力挽雕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 2、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 3、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 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 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 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诗词把握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景(异)
借景 抒情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下阙抒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小结: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 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 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 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 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 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 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 好的影响。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边患未平 功业未成
羌管悠悠霜满地
刻画入夜景色,乡恋浓郁
感慨
情怀
将 人 军 不 寐 白 发 征 夫 泪
全词大意
•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 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 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 闭。 •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 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 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 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 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 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 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 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 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 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 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 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1.讲讲下阙中运用了什么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遣冯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表现 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
出猎
上片 借出猎 表达报 国决心 下片
情景
报国 之志
豪 英 阵 场 气
情 姿 容 面 概
风格 豪放
信心
忠心
雄心
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 势恢宏。“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 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 “疏狂”、“狂”、“老狂”自况。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 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 特别体会。 “为报”句写出太 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 负的豪情。
研讨诗词
一狂:太守出猎而须报
主题把握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江城子·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诗、词、 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 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 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 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 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 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 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 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 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州 出 猎
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 左 牵 黄 , 右 擎 苍 ,
锦 帽 貂 裘 , 千 骑 卷 平 冈 。
为 报 倾 城 随 太 守 , 亲 射 虎 , 看 孙 郎 。
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 。 鬓 微 霜 , 又 何 妨 !
持 节 云 中 , 何 日 遣 冯 唐 ?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 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 悠悠)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 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 江洲依旧,不见人影, 能不肠断?
《望江南》
温庭筠
说说词的大意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 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凭栏 眺望。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 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 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 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 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 白频洲,不由得愁肠寸断。
梳洗罢,
• 了解背景 •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 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 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2、上下片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3、请你概括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4、请你说说这首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导入新课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 出女文学家,婉约派词 人。章丘明水(今属济 南)人。以词著名,兼 工诗文,并著有词论,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在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声誉。
知人民跟随去看
二狂:出看而须“倾城”
三狂:猎必射虎 四狂:自比孙郎
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从熙宁三 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 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 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故苏轼借出猎的 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 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 敬。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 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 生动形象。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 行为具体的 表达了她内 心浓重的哀 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 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 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 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 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 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诗词配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
雁去、边声、千嶂、 长烟、落日、孤城
边地荒漠
异
将士思乡
衡阳
雁去无留意
大雁南飞
暗示将士思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暗 长烟落日孤城闭 不 示 敌 利强 形我 势弱 的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yǐ )( 凭靠 ) 斜晖( 夕阳的斜光 ) 脉脉(mò )(静默的样子 ) 悠悠( 闲静的样子 )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 n 白蘋洲( pí )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 的归来,所谓“女为 悦己者容” 心情是 喜悦和激动的
会 挽 雕 弓 如 满 月 , 西 北 望 , 射 天 狼 。
正文解释
•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 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 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 ,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 报答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 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 像三国的孙郎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