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中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1.“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阴虚阳亢 B.阳虚阴胜 C.阳气暴脱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2.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A.心 B.脾胃 C.膀胱 D.胃 E.小肠3.燥邪最易伤()A.心 B.小肠 C.肌腠 D.肺 E.胃4.下列何气能全兼五气()A.寒 B.暑 C.湿 D.火 E.风5.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D.太阴经 E.厥阴经6.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是()A.疏风泄热,宣肺止咳 B.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E.辛凉宣泄,清肺平喘8.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有()A.半夏、陈皮、甘草、人参 B.人参、白术、陈皮、半夏C.半夏、陈皮、甘草、乌梅 D.半夏、陈皮、茯苓、竹茹E.半夏、陈皮、厚朴、苏叶9.理中丸的君药是()A.甘草 B.人参 C.干姜 D.白术 E.以上都不是10.治疗身热下痢的代表方剂是()A.葛根黄芩黄连汤 B.黄连解毒汤 C.大承气汤 D.半夏泻心汤 E 芍药汤11.黄芪在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是()A.补气活血 B.补气健脾 C.益气固表 D.益气升阳 E.补气生血12.清营汤证中舌象为()A.舌绛起刺 B.舌绛苔干 C.舌绛苔白 D.舌绛苔滑 E.舌绛苔腻13.《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A.正气虚与虚邪 B.胃气虚与虚邪 C.表里两虚 D.阴阳两虚 E.气血两虚14.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特点是()A.微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 B.脐下悸、欲作奔豚C.心下悸,口不渴,小便自利 D.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15.大结胸证的病机是()A.水热互结 B.痰热互结 C.水寒互结 D.瘀热互结 E.燥热互结16.阳明病外证不包括下列何项()A.不恶寒 B.身热 C.汗自出 D.反恶热 E.腹满17.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方法是()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和胃通腑 D.急下存阴 E.攻下实热18.有关胸腔穿刺的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穿刺时应沿肋骨的下缘进行B.穿刺抽液时,穿刺点取浊音明显部位,一般取肩胛线7-9肋间隙或腋中线6-7肋间C.穿刺抽气时,穿刺点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D.抽液量每次不超过1000mlE.抽气量每次可超过1000ml19.下列哪项禁作骨髓穿刺()A.重度贫血 B.血友病 C.血小板减少 D.粒细胞缺乏症 E.恶性组织细胞病20.下列哪项不是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A.血胸 B.气胸 C.脓胸 D.肺水肿 E.开胸手术后21.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宜()A.补肺,宁心,补肾B.补肺,健脾,补肾C.补肺,补肝,补肾D.补肺,健脾,宁心E.补肺,健脾,补肝22.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尖叫与二便失禁,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可诊断为()A.中风病风痰阻络证B.痫病风痰闭阻证C.郁病痰迷心窍证D.厥证气厥实证E.癫病痰气郁结证23.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其疼痛属性为()A.寒痛 B.热痛 C.虚痛 D.瘀痛 E.气滞痛24.患者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应首选()A.藿朴夏苓汤B.理中汤C.小建中汤D.黄芪建中汤E.良附丸25.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少,脘腹胀闷,面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四君子汤B.大建中汤C.参苓白术散D.小建中E.补气运脾汤26.患者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甚,壮热口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其诊断是()A.湿热痢B.疫毒痢C.休息痢D.寒湿痢E.以上均非27.黄疸患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恶心欲吐,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疗应首选()A.大柴胡汤B.小柴胡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茵陈蒿汤E.甘露消毒丹28.患者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半夏白术天麻汤B.加味四物汤C.大定风珠D.大补元煎E.六君子汤29.患者,女,50岁。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应首选()A.羌活胜湿汤B.半夏白术天麻汤C.川芎茶调散D.半夏厚朴汤E.苓桂术甘汤30.患者午后身热,其热不扬,身重胸闷,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用() A.青蒿鳖甲汤 B.清营汤 C.三仁汤 D.六味地黄汤 E.大补阴丸31.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A.当归六黄汤 B.牡蛎散 C.玉屏散 D.生脉散 E.桂枝汤3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自()起施行。
A.2000.1.1B.2001.10.1C.2002.1.1D.2003.1.1E.2003.10.133.术前讨论制度中,规定不应参加的人员有()A.科主任B.科室医生C.科室护士D.医教科长E.病人或家属34.新入院病人的住院病历要求详尽、整齐、准确,于入院后()小时内完成。
A.8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72小时35.《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A.布氏杆菌与炭疽 B.霍乱与炭疽 C.霍乱与鼠疫D.艾滋病与鼠疫 E.麻风与艾滋病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影响湿邪寒化和热化的不同病理变化的因素有()A.人体的体质 B.阴阳偏盛差异 C.脏腑的功能状态 D.饮食和用药 E.感受湿邪的轻重2.肺痈可分为以下几个病期()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迁延期3.水肿的基本病机是()A.肺失通调 B.脾失转输 C.肾失开合 D.膀胱气化不利 E.肝气郁结4.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症状()A.胃痛隐隐 B.喜温喜按 C.心烦易怒 D.空腹痛甚得食则缓E.五心烦热5.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6.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培土制水法D.金水相生法E.佐金平木法7.“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8.归脾汤治疗心悸的主要适应症是()A.心悸气短 B.心烦失眠 C.胸闷痞满 D.头晕目眩 E.面色少华9.鼓胀与水肿的鉴别,应辨别的方面为()A.肿胀的部位B.皮肤之颜色C.腹筋暴露之有无D.腹胀与否E.小便利否10.《金匮要略》记载的水肿有()A.风水B.皮水C.正水D.石水E.黄汗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何为热因热用?2.哮证与喘证的鉴别?3.阳黄湿重于热的症状、治法、代表方?四、病案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1.患者,男性,19岁,工人。
病史:5天前因衣着过少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之症。
痰吐清稀色白,无汗身痛。
自以为感冒而服用葱姜水等,微汗出,头痛消失,但余症无明显好转。
前一日起,病情发生变化。
现症:喘逆上气,胸部胀痛,咳而不爽,痰吐稠粘,息粗鼻煽,形寒,身热,烦闷,无汗,口渴。
舌质红,苔薄白且根部微黄、脉浮数。
2.卜某,男,36岁,建筑工人。
病史:平时嗜酒,因工作的原因汗出多而少饮水。
半天前突然左侧少腹拘急,左腰腹绞痛难忍,小便艰涩,尿中带血,排尿时突然中断,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案一、单选题1-5 ABDEC 6-10 BECCA 11-15 EBAEA 16-20 EEABD21-25 BBEEC 26-30 BCBBC 31-35 BEECC二、多选题1.ABCD2.ABCD3.ABCD4.ABD5.CE六、ABD 7.ABC 8.ADE 9.ABC 10.ABCDE三、简答题1.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之法。
2.两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证状。
3.症状:身目俱黄,黄色不及热重于湿鲜明,身困、痞满、恶心呕吐、腹胀,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四、病案分析1.诊断:喘证(实喘--表寒里热)分析:本证由于外感风寒而得。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因而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热灼津液为痰,故咳而不爽,痰吐粘稠;热为寒郁,因而有发热仍形寒,烦闷,无汗,身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为表证未除,又见里热之象。
治法: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0g 炙甘草6g 黄芩10g 日一剂,水煎服。
2.诊断:淋证(石淋)分析: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不能随尿排出,阻滞气机,则突发患侧少腹拘急,腰腹绞痛难忍;水道不利,则小便艰涩;砂石阻塞尿路,则排尿突然中断;结石伤络,则尿中带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湿热内盛之候。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加减:石苇12g 冬葵子12g 瞿麦10g 车前子包煎12g 金钱草15g 海金沙包煎15g 内金10g 白芍30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