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末冶金原理-烧结(PPT48页)

粉末冶金原理-烧结(PPT48页)

1概述 2烧结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3烧结机构
1 概述
一、烧结在粉末冶金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1、烧结是粉末冶金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序之
一。粉末冶金从根本上说,是由粉末成形和粉 末毛坯热处理(烧结)这两道基本工序组成的, 在特殊情况下(如粉末松装烧结),成形工序 并不需要,但是烧结工序,或相当于烧结的高 温工序(如热压或热锻)却是不可缺少的。
2、 烧结也是粉末冶金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主要工 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由烧 结造成的废品是无法通过以后的工序挽救的,烧结 实际上对产品质量起着“把关”的作用。
3、从另一方面看,烧结是高温操作,而且一般要 经过较长的时间,还需要有适当的保护气氛。因此, 从经济角度考虑,烧结工序的消耗是构成产品成本 的重要部分,改进操作与烧结设备,减少物质与能 量消耗,如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等,在经 济上的意义是很大的。
为了反映烧结的主要的组成进行分类:
(1)单元系烧结 纯金属(如难熔金属和纯铁软磁材
料)或化合物 (
等),在其熔点
以下的温度进行的固相烧结过程。
(2)多元系固相烧结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构成 的烧结体系,在其中低熔组分的熔点温度以下所进行的固 相烧结过程。粉末烧结合金有许多属于这一类。根据系统 的组元之间在烧结温度下有无固相溶解存在,又分为:
(2)烧结颈长大阶段 ---原子向颗粒结合面的大量迁 移使烧结颈扩大,颗粒间距离缩小,形成连续的孔隙 网络;同时由于晶粒长大,晶界越过孔隙移动,而被 晶界扫过的地方,孔隙大量消失。烧结体收缩,密度 和强度增加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3)闭孔隙球化和缩小阶段---当烧结体密度达到 90%以后,多数孔隙被完全分隔,闭孔数量大为增加, 孔隙形状趋近球形并不断缩小。在这个阶段,整个烧 结体仍可缓慢收缩,但主要是靠小孔的消失和孔隙数 量的减少来实现。这一阶段可以延续很长时间,但是 仍残留少量的隔离小孔隙不能消除。
烧结机构就是研究烧结过程中各种可能的物质迁移方式 及速率的
烧结时物质迁移的各种可能的过程如表 示。
两球几何模型
在烧结的任一时刻,颈曲 率半径与颈半径的关系是:
烧结机构示意图
(一)粘性流动
粘性流动:在小的应力作用下,应变速度开始随时间变 化(降低)很快,但随时间延长,最后趋于一个常数。
1)无限固溶系 如
在合金状态图中有无限固溶区的系统,
2)有限固溶系 统,如
在合金状态图中有有限固溶区的系 等;
3)完全不互溶系 组元之间既不互相溶解又不形成化 合物或其他中间相的系统,如 等所谓“假合金”。
(3)多元系液相烧结 以超过系统中低熔组分熔点的 温度进行的烧结过程。由于低熔组分同难熔固相之间互 相溶解或形成合金的性质不同,液相可能消失或始终存 在于全过程,故又分为:
烧结过程中不管是否使总孔隙度减低,但孔隙的总表 面积总是减小的。隔离孔隙形成后,在孔隙体积不变 的情况下,表面积减小主要靠孔隙的球化,而球形孔 隙继续收缩和消失也能使总表面积进一步减小,因此, 不论在烧结的第二或第三阶段,孔隙表面自由能的降 低,始终是烧结过程的驱动力
三、烧结驱动力的计算
但由于 很小
二、烧结的概念与分类 1、烧结是粉末或粉末压坯,在适当的温度和气 氛条件下加热所发生的现象或过程。 2、烧结的结果是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 强度增加,而且多数情况下,密度也提高。如果 烧结条件控制得当,烧结体的密度和其它物理、 机械性能可以接近或达到相同成分的致密材料。 3、从工艺上看,烧结常被看作是一种热处理, 即把粉末或粉末毛坯加热到低于其中主要组分熔 点的温度下保温,然后冷却到室温。在这过程中, 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粉末颗粒的聚集 体变成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具有所需物理、 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
(2)烧结体内孔隙的总体和总表面积减小;
(3)粉末颗粒内晶格畸变的消除。
对烧结过程,特别是早期阶段,作用较大的主要是表 面能。
烧结后颗粒的界面转变为晶界面,由于晶界能更低,故 总的能量仍是降低的。随着烧结的进行,烧结颈处的晶 界可以向两边的颗粒内移动,而且颗粒内原来的晶界也 可能通过再结晶或聚晶长大发生移动并减少。因此晶界 能进一步降低就成为烧结颈形成与长大后烧结继续进行 的主要动力
所以垂直作用于
+)
曲面上的合力为
而作用在面积
上的应力为
负号表示作用在曲颈面 上的应力是张力, 方向朝颈外,其效果是使烧结颈扩大。 随着烧结颈 )的扩大,负曲率半径的 绝对值亦增大,说明烧结的动力也减小。
对于形成隔离孔隙的情况,烧结收缩的动力可用下述 方程描述:
孔隙的半径
5.3烧结机构
烧结过程中,颗粒粘结面上发生的量与质的变化以 及烧结体内孔隙的球化与缩小等过程都是以物质的迁移 为前提的。
5.2 烧结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一烧结的基本过程
粉末的等温烧结过程,按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 界限不十分明显的阶段:
(1)粘结阶段---烧结初期,颗粒间的原始接触点或面 转变成晶体结合,即通过成核、结晶长大等原子过程形 成烧结颈。在这一阶段中,颗粒内的晶粒不发生变化, 颗粒外形也基本未变,整个烧结体不发生收缩,密度增 加也极微,但是烧结体的强度和导电性由于颗粒结合面 增大而有明显增加;
1)稳定液相烧结系统如:
2)瞬时液相烧结系统如:
合金等。
对烧结过程的分类,目前并不统一。盖彻尔(是把金 属粉的烧结分为1)单相粉末(纯金属、固溶体或金属 化合物)烧结;2) 金属或金属非金属)固相烧结; 3)多相粉末液相烧结;4) 熔浸。他把固溶体和金属 化合物这类合金粉末的烧结看为单相烧结,认为在烧 结时组分之间无再溶解,故不同于组元间有溶解反应 的一般多元系固相烧结。
(a)
(b) (c、d)
图 5-1 球形颗粒的烧结模型 烧结前颗粒的原始接触; 烧结早期的烧结颈长大; 烧结后期的孔隙球化
二、烧结的热力学问题
烧结系统自由能的降低,是烧结过程的驱动力,包括 下述几个方面 : (1)由于颗粒结合面(烧结颈)的增大和颗粒表面的 平直化,粉末体的总比表面积和总表面自由能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