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尝试与感悟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来,有幸第一次担任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汉语拼音”教育教学工作。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要让刚入学的学生在一个月内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是有一定困难的。
对此,我特别注意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情景,尝试在各种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学生能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汉语拼音。
这样做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不仅为学生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下面,具体谈一谈我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感悟。
一、编写儿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儿歌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工整押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浅显易学,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
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能够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记忆,学起来生动活泼。
单韵母虽然只有6个,比较好学,但对于刚接触汉语拼音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学习单韵母时,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编入儿歌,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儿歌背熟了,单韵母也掌握了。
例如: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大公鸡,喔喔叫,拢圆嘴巴ooo;大白鹅,水里游,水中倒影eee;1加小点还念i,牙齿对齐iii;乌鸦的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露头吐水泡,像吹笛子üüü。
有许多学生读声调中的二声、三声很不明显,这让学生对声调的掌握造成了一些影响。
因此,编写声调儿歌对学生有所帮助:a的头上戴小帽,声调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低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淆,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
例如:听广播,bbb,上山坡,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木棒敲鼓ddd,小鱼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棒lll;小鸽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只公鸡jjj,小小气球qqq,大大西瓜xxx;像个2字zzz,刺猬打滚ccc,春蚕吐丝sss;织毛衣zh zh zh,吃东西ch ch ch,石狮子sh sh sh,一轮红日rrr;一个树杈yyy,一只乌鸦www。
这些儿歌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
学生在和老师创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
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引导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离开了具体的感性的东西,是无法发展抽象思维的。
而一年级语文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十分富有启发性,或提示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
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第二课《iuüyw》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乡村小景。
引导学生看图找出了图中画面与要学的拼音字母的形状和读音的相似之处,这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
一是形体上的发现:妈妈已经晾好的衣服的前襟有“i”的形状;乌鸦的窝的形状像“u”;河里的小鱼高兴地跳出了水面,吐出了水泡,它们的形状和“ü”相似;妈妈的旁边有一棵大树,树杈的形状像大“y”;小朋友家的屋顶的形状像大“w”等。
二是读音上的发现:“衣服”的“衣”发音与“i”相关;“屋子”的“屋”和“乌鸦”的“乌”发音与“u”相关;“鱼儿”的“鱼”发音与“ü”相关等。
一串串“知识的珍珠”躲在衣服里,藏在屋檐下,含在树杈中。
让学生在这种民主、宽松的气氛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有助于学好拼音字母。
三、趣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材《复习一》中有一个题目是“我会连”,要求学生将动物和写有对应音节的房子连起来。
要找到自己的房子,必须得拼出每个房子上的音节。
教学时,我设计了“我要回家”这样一个游戏,请一些小朋友头戴不同动物的头饰,教室的不同位置摆放用纸盒做成的动物的家,每个纸盒上都写有不同的音节。
然后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大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一起做游戏,他们互相介绍着自己(小马说:“我是小马——mǎ”;小鹿说:“我是小鹿——lù……”),大家玩得很开心,眼看时间不早了,他们要各自回家了,看看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家吗?接着,让每个“小动物”拼读各个小房子上的音节,回到自己的家。
找不到家的“小动物”在别人的帮助下,也找到了自己的家。
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又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很高了。
“汉语拼音”学习中,jqx与ü相拼的规则,学生较难掌握。
教学时,我请五位同学分别戴着标有jqx和uü的头饰来做表演。
然后,大家一起编儿歌:jqx,小淘气,不愿和
u在一起,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读ü。
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在学与做中学习汉语拼音,体验成功的愉快。
四、动作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牢固性
动作演示形象、直观明白、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儿童在看看玩玩中获得知识,形成记忆,也是孩子们非常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
有些拼音用动作演示,易学易懂。
如,学习复韵母ei时,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高举一把斧子用力砍一个形状像“e”的大树根。
小男孩伸直的身子像“i”的一竖,头顶的斧子像“i”头上的一点。
请一个同学表演这个动作,其他同学一边看,一边注意听,同学使劲砍柴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同学们看到这生动有趣的表演,都高兴地拍手直笑。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很容易地记住了ei的形状,而且也学会了ei的读音,学得愉快,效果很好。
手指操练简单易学,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游戏中记住字母的形状。
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弯拢就成o,松开一点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
可以同桌配合,一个做手型,一个发音,玩得愉快,练得高兴,这样做,学生既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又发展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开展比赛,满足学生学习的好胜心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好胜心特别强,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
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完成《复习二》中的“我会认”时,可以设计一个“摘苹果”比赛;完成认读拼音字母时,可以设计“开火车”比赛等等。
鼓励学生通过“参赛”形式,满足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心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这样做,赋予了课堂更多的活力,把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训练的角度由单一变为多维,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巩固。
同时,这种“参赛”也使学生及时获得了对知识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以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教学基础,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整合,才能帮助学生走出拼音枯燥难学的阴影。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里学习汉语拼音,拥抱知识,体味乐趣,汉语拼音教学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