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兴隆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浙江的“茶文化”与“一带一路”接轨,将带动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B . 随着碎片化信息的泛滥、网络语言的流行,简洁、含蓄、内敛的文风逐步式微.C . 道家作为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在许多方面与儒家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D . 互联网时代,在交通、餐饮等传统经济领域,“分享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
两极之间,多有争议。
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
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
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
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
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
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
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
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
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
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
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元多貌的政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胸襟、革新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
唐赋赋体的集成、对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广纳万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 .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
C . 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 . 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 . 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
C . 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
D . 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 .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
C . 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 . 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3. (9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材料二: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
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海森的经纪人介绍他去替代富翁费德诺陪护他病重的父亲,他很卖力地模仿费德诺,并在陪护的时候用尽各种笑话取悦老费德诺,这一切不仅源于他需要钱,还源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B . 小说中的标题“面具”有丰富的含义,它既是指费德诺用来欺骗父亲特制的橡皮面具,也指海森和费德诺的充满欺骗的伪善面孔,极具讽刺意义。
C . 当海森被当成费德诺被《太阳快报》记者突然现场采访,海森说到了自己对父亲的爱,父亲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记者,这首先得益于他演员的身份。
D . 老费德诺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顿生,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2)小说结尾说到海森得知身份早已暴露,准备揭下面具时,“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这句话,既是理解老费德诺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 .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 .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5)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4. (12分) (2018·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有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
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嬴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