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路电力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性质、地点、规模及工程量:工程性质:新建工程。
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位于梓州大道东侧。
分别为万安南1路、万安南5路、万安东12路、万安南33路。
2、本工程规模及工程量:万安南1路红线宽度16m,电力通道沿距道路中线南侧7.3m处布置,采用1200X1000 U型槽。
万安南5路红线宽度9m~12m,K0+000-K0+278.841段电力通道沿距道路中线西侧8.5m处布置,采用3X4Φ150 CPVC排管;K0+278.841-K0+553.574段电力通道沿距道路中线西侧6.5m处布置,采用3X4Φ150 CPVC排管;K0+553.574-K0+650.613段电力通道沿距道路中线西侧5.5m处布置,采用3X4Φ150 CPVC排管。
万安南12路红线宽度20m,电力通道沿距道路中线南侧9m处布置,采用1200X1000 U型槽。
万安南33路市政配套工程--电力通道工程,设计里程万安南33路WA33 K0+000~WA33 K1+216.203。
3、地形及周边环境:拟建道路工程位于市麓山大道二段与成自高速西北侧,场地地形稍有起伏,钻孔孔口标高为477.77-488.29m,高差为10.52m。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浅丘地貌。
二、作业流程、施工方法、进度计划:1、作业流程:施工图纸交底(局与公司)、公司与施工队交底、施工队复测、政策协调、基础开挖、电杆组立、铁塔组立、横担安装、老杆拨除、导线更换及三级验收、消缺、送电。
2、施工方法:杆洞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
电杆组立及拨除:采用扒杆。
1)立、撤杆应设专人同一指挥,开工前,要交代施工方法、指挥信号和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工作人员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服从指挥。
2)立、撤杆塔要使用合格的起重设备,严禁过载使用。
3)立、撤杆过程中基坑严禁有人工作。
除指挥人及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应在离开杆塔高度的1.2倍距离以外。
4)立杆及修整杆坑时,应有防止杆身倾斜、滚动的措施,如采用拉绳和叉杆控制等。
5)顶杆及叉杆只能用于竖立8米以下的拨稍杆,不得用铁锹、桩柱等代用。
立杆前,应开好“马道”。
工作人员要均匀地分配在电杆的两侧。
6)利用已有杆塔立、撤杆,应先检查杆塔根部附近进行立撤杆塔工作,杆塔、拉线与临时拉线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有放置力、撤杆塔过程中拉线跳动的措施。
7)使用吊车立、撤杆塔时,钢丝绳套应吊在电杆的适当位置,以防止电杆突然倾倒。
8)在撤杆工作中,拆除杆上导线前,应先检查杆根,做好放置倒杆措施,在开挖前应先绑好拉线。
9)使用抱杆立、撤杆塔时主牵引绳、尾绳、杆塔中心及抱杆顶应在一条直线上。
抱杆下部应固定牢固,抱杆顶部应设临时拉线控制,临时拉线应均匀调节并由有经验的人员控制。
抱杆应受力均匀,两侧拉绳应拉好,不得左右倾斜。
固定临时拉线时,不得固定在有可能移动的物体上,或其他不可靠的物体上。
10)整体立、撤杆塔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各受力点、连接部位全部合格后方可起吊。
整体立、撤杆塔过程中,吊件垂直下方、受力钢丝绳的角测严禁有人。
杆顶起立离地约0.8米时,应对杆塔进行一次冲击实验,对各受力点处作一次全面检查,确无问题,再继续起立;起立70°后,应减缓速度,注意各侧拉线;起立至80°时,停止牵引,用临时拉线调整杆塔。
11)牵引时,不得利用树木或外露岩石作受力桩,临时拉线不得固定在有可能移动或其他不可靠的物体上。
一个锚桩上的临时拉线不得超过2根;临时拉线绑扎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临时拉线应在永久拉线全部安装完毕承受拉力后方可拆除。
12)已经立起的杆塔,回天夯实后方可撤去拉绳以及叉杆。
回填土块直径不大与30mm,没回填150mm后应夯实一次,基础未完全夯实和拉线杆塔在拉线未制作完成前严禁攀登。
13)杆塔施工中不宜用临时拉线过夜;需要过夜时,应对临时拉线采取补强措施。
14)杆塔分段吊装时,上下段连接牢固后,方可继续进行吊装作业。
分段分片吊装时,应将各主要受力构件连接牢固后,方可施工。
15)杆塔分解组立时,塔片就为时应先低侧、后高侧。
主材和侧面大斜材未全部连接牢固前,不得在吊件上作业。
提升抱杆时应逐步提升,严禁提升过高。
单面吊装时,抱杆倾斜不宜超过15°;双面吊装时抱杆两侧的荷重,提升速度及摇臂的变幅角度应基本一致。
16)检修杆塔不得随意拆除受力构件,如需要拆除时,应事先作好补强措施。
调整杆塔倾斜、弯曲、拉线受力不均或迈步、转向时,应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拉线及其调节围,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
杆上有人时不得调整拉线。
基础部分:Ⅰ、基础施工准备:1、工程开挖前必须对设计所定线路桩位进行复测,并做好复测记录。
对复测误差超过下列规定应查明原因,及时与设计部门汇报处理:(1)横线路方向偏移不大于50㎜。
(2)档距误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3)转角角度不大于1′30″。
2、对原材料的选择与要求:(1)碎石强度不应低于灌制砼强度的150%,针状、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5%,含泥量不应超过2%,料经要求按5-40成连续级配合的混合子,并应清除杂物。
(2)砂含泥量不应超过5%,硫化物或硫酸盐含量不超过1%,砂平均料不应小于0.25㎜,选用细度模数2.3-3.2间的的中粗砂。
(3)钢筋必须有质保书和试验报告,表面应清洁,使用前将油污、浮锈等清除,钢筋加工制作必须规要求,焊接符合工艺要求并做好焊接件试验。
(4)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提供质保书,存放水泥应防止受潮,严禁使用结块水泥,当对水泥质量怀疑或水泥厂出厂超过三个月,应复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
(4)、挖坑时如发现基坑土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或者坑底发现天然孔洞、古墓等,应及时与设计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5、挖坑方法为人力开挖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1)坑底面积2㎡以时,只允许一坑一人操作。
2)坑底面积超过2㎡时,尽量一人一坑操作,也可二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操作。
3)向坑外抛土时,应防止土石块回落伤人。
6、如用机械开挖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1)选择合适的挖掘机械。
2)挖掘机司机应为合格机手,不允许无证开机。
3)应有一人地面指挥。
4)坑底挖好后,用人力修整坑底并铲除浮土。
7、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情况。
如果发现土壤湿度过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
8、挖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应成直角,坑口和坑底成等腰梯形。
9、施工人员不得在坑休息。
基础开挖时,坑边0.5米不准堆放生重、土方和材料,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Ⅱ、钢筋绑扎应符合的规定: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牢,选用铁丝规格如下:i.绑扎直径12㎜以下的钢筋时,用22号铁丝(直径0.711㎜)ii.绑扎直径12-25㎜钢筋时,用20号铁丝(直径0.914㎜)iii.绑扎直径25㎜以上钢筋时,用18号铁丝(直径1.219㎜)2、钢筋绑扎前应先熟悉基础施工图,核对钢筋配料是否正确,然后按设计图的钢筋布置定位绑扎。
3、板式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
4、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
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5、钢筋的接头,用绑扎法绑扎钢筋,至少要绑扎三处,其搭接长度为:直径为16㎜及以上时为45倍直径,直径为12㎜㎜及以下时为30倍直径。
6、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按图纸绑扎钢筋,主筋间距允许误差为±5㎜,箍筋间距允许误差为±20㎜,扎点应绑扎牢固。
7、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基础的焊接头应相互错开。
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的区段围,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焊头,非预应力钢筋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8、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Ⅲ、模板的安装:1、对运达现场的钢、木模板应检查心寸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合格后方可拼装。
2、拼装的模板必须与设计要求的基础心尺寸相符,拼装连接必须牢固。
3、清除坑浮土,检查坑深及坑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支模。
4、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涂一层隔离剂,如废机油加柴油混合剂等。
Ⅳ、混凝土的浇制:公司决定对混凝土的浇制和捣固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捣固,不允许人工搅拌混凝土和人工捣固混凝土!1)人工搅拌混凝土是用平锨,在不小于3块1.2米×2.4米铁板上操作。
铺设好的铁板三面略高,靠坑口面略低形成拌板。
2)机械搅拌时,应将滚桶清除干净,启动机器转动正常后才能投料,投料顺序为砂、水泥、石、最后加水。
搅拌时间不少于1分钟。
3)在浇制混凝土前,模板的污物、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除干净。
4)在浇制混凝土时,混凝土在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米。
5)下雨时不宜露天搅拌和浇筑。
6)浇筑的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超过:人工捣固时,一般不250毫米,用机械捣固时,平板震动器为200毫米;插入式震动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7)在混凝土浇筑及震捣过程中,随时注意钢筋与四面模板应保持一定距离,来防露筋。
8)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开始浇水养护。
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模板外加遮盖,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
9)混凝土经过养护,其强度不低于25.2MPA时,即可拆除模板,拆模时应注意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受到损坏。
3、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4月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1年8月25日,总工期为120天。
分期投入使用的项目和工期:计划复测时间4月10日完成;政策协调:计划于4月15日前完成;挖杆洞及运杆:4月16日-30日;铁塔基础开挖计划在4月16日至5月20日完成,6月20日至8月10日完成组立电杆、安装横担、铁塔组立及拨除老杆;8月15日开始更换导线至8月23日并完成导线展放。
8月25日前完成线路自检消缺,验收及送电。
三、安全措施;工序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危险点预控措施:1、安全措施:杆上工作:1)上杆前应先检查登杆工具,如脚扣、升降板、安全带、梯子等是否完整牢靠。
2)攀登杆塔脚钉时,应检查脚钉是否牢固。
3)在杆、塔上工作,必须使用安全带和戴安全帽。
安全带应系在牢固的构件上,应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或被锋利物割。
系安全带后必须检查扣环是否扣牢。
杆塔上作业转位时,不得失去安全带的保护。
杆塔上有人工作时,不准调整或拆除拉线。
4)用梯子时,要有专人扶住或绑牢。
5)现场人员应戴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