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新课导入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东郊朱木拿河畔。
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
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
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毗湿奴的化身。
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
然而,每逢节假日,便吸引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
甘地为印度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印度国父。
●教法案例本节课教材分三个框目讲述了圣雄甘地为印度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的一生。
关于“倡导‘坚持真理’学说”一目的讲授,建议教师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甘地简介。
这个问题把握五个关键点:①出生:甘地出生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
②求学:在英国留学,学习法律。
③从业:学成回国后,成为了一名专业律师。
④斗争:在南非处理案件中,对于种族歧视有了切肤的体会,转而走上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之路。
⑤结果:迫使南非当局通过了《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的文件。
(2)甘地的学说。
①消极抵抗:此处要重点讲清楚此口号被更换的原因——容易发展成暴力,从而突破“非暴力”的限制,表面上看是口号的失当,深层次上体现出“非暴力不合作”的一定的局限性,反映出甘地作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阶级局限性。
②“坚持真理”。
此处要讲清楚这一口号的原因和内涵。
当时印度主要有两种宗教,一种是印度教,一种伊斯兰教,无论信奉哪种宗教,都信奉的是一种神灵。
甘地宣扬真理就是神。
因此,只要信教就需要信奉真理。
甘地进而阐释了真理的内涵——“五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爱敌人,特别是“爱敌人”的内涵体现了显著的“博爱”思想。
在这种解释之下,殖民者应该爱印度人民,因此印度的自治和独立是合理的;印度人民也应该爱殖民者,因此,通过暴力反抗的手段达到自治的做法,也违背了博爱的内涵。
由此,既给印度人民制定了目标,也规定了手段,其实也是规划了一种束缚,体现了理智性和局限性。
关于第二目“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讲授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资料(主要是甘地的两幅图片和《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本目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1)背景:一战期间,通过同英国合作争取印度独立的尝试失败。
(2)概况:三次大的运动。
建议教师制作表格,让学生自主填写相关历史要素。
甘地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救星。
关于第三目“为和平、独立、团结而献身”的讲授,把握住三个关键点:(1)为和平:甘地两次推出国大党,都是为了印度的和平。
(2)求独立:国大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并得到了英国的积极回应和答复。
(3)促团结: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进行谈判;走村串户地安抚穆斯林,力促团结;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刺杀,为了和平而献身。
(1)出生:1869年,甘地出生于印度的官宦之家。
(2)经历①中学毕业后,甘地考入伦敦大学学习法律,最终考取律师资格。
②回国后做了职业律师,并赴南非协助处理一宗债务纠纷案。
③在南非,甘地领导了“非暴力抵抗”运动,以反对种族歧视,南非当局被迫通过《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
2.内容(1)用“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表示“非暴力抵抗”。
(2)“真理是神”,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
(3)以“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用“神”的“博爱”规定斗争方式的“非暴力”性。
(4)认为人的本质是善,并可以感化敌人。
3.评价(1)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2)把各阶层、各教派和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1.(1)1915年,甘地与国大党幻想以和英国的合作换取印度的自治遭到失败。
(2)1919年春,甘地发动全国性群众罢市,对英国进行“非暴力抵抗”,但因遭镇压运动被迫停止。
(3)1920年3月,甘地提出“非暴力抵抗”计划,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布运动也迅速兴起。
(4)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但因群众斗争突破非暴力界限,1922年,甘地停止运动。
(5)1930年,甘地发起新一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影响(1)唤起了印度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印度的民族运动出现新面貌。
(2)甘地赢得了印度人民的普遍尊敬。
在国大党和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地位无法改变。
2.二战爆发后,甘地坚持“非暴力不合作”斗争,再掀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
3.1942年8月,国大党通过了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1945年6月,印度总督表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4.1947年6月,印度各派领袖接受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
8月,巴基斯坦、印度分别独立。
甘地此前为印度统一所做的努力最终失败。
5.1948年1月,甘地被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
1.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2.甘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民族独立运动,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甘地具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局限性,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一个人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是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
”爱因斯坦所评价的这位人物是( )A.孔子B.华盛顿C.拿破仑D.甘地【解析】由“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排除A、B、C三项。
轻视使用武力而胜利的应该是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
【答案】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2.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解析】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因此可排除A项。
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
单纯依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
【答案】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
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2)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说一说你的理解。
对于甘地一生的评价,说法不一,评价他的关键何在?【思路分析】(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原因: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2)理解: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
一、选择题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非暴力思想的宣传B.为谴责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C.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
【答案】C2.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
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
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解析】为了民族的独立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是非常正常的,但当农民与警察发生冲突时,甘地却宣布停止运动,这足以说明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答案】C3.对1920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下列最确切的理解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解析】本题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念的准确理解。
“非暴力”的含义是指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想争取印度自治,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4.印度人尊称甘地为“圣雄”“国父”,主要是因为他( )A.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D.把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解析】印度人尊重甘地,主要是因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