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商朝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较为普遍,导致出现了同代的王很多,西周这种现象基本杜绝,反映兄终弟及逐渐被父死子继取代,因此选B。
禅让制是早期的一种按才能和威望而非血缘来继承的制度,与材料不符,A错。
C选项与材料的变化无关。
血缘关系弱化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父子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更加受到重视,兄弟血缘关系不受重视。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白鹿皮币定价40万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约20万,因此,诸侯王需要耗费两年的租税才能买一张白鹿皮币。
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
因此C正确。
A,B不符合题意,D选项“实现了”过于夸大了其作用。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不能说明江南文化成为主流,A错。
耕战结合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体制,北魏到唐初的府兵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兵农合一体制,但后来逐渐没落,到唐玄宗时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职业兵役制,即募兵制,B错。
D选项说法错误。
从唐玄宗的诗句“壮徒”“勇”“英雄志”等词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阳刚、力量、英雄气概等受推崇,具有尚武精神。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大运河开通于隋唐时期,时间不符,A错。
古代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明朝并无调整(张居正改革只是丈量土地作为征税标准),B 错。
张居正改革有银本位制的确立,但这一变化与材料中的现象并无逻辑关系。
当时江浙一带是经济重心所在,民营手工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北方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正确。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从表格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三人最初都是科举出身,但最后都投身实业,从事工商业,反映了传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结构受到冲击,B正确。
科举人才转向实业,A选项不符合题意。
“被抛弃”过于夸大其词,可以说“受冲击”,C错。
D选项“居主导”夸大。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此题考察新文化运动的转向。
前期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等思想;但随着一战的进行,人们对西方民主制度进行了反思,特别是随着一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压倒启蒙;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五四以后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出现分裂,陈独秀等与胡适等分道扬镳。
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上海,转向马克思主义。
“民主”出现次数大幅减少,“革命”出现次数大幅增加,正反映了这种转向,与材料给出的转折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相符,A正确。
国民革命1924年国共合作之后兴起,时间不符,B错。
C选项错在“否定”,以偏概全过于绝对。
1840年之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此时并无变化,D错。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应当联合他们,因为中国是半殖半封社会。
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具有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结合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第一步一起达到反帝反封的目标,实现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C正确。
此题考察新民主主义的概念,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A与题意相反。
中共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资产阶级人数较少,不具备基础性,B错。
D选项与题目无关。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中国迫切学习苏联经验进行经济建设的现象。
而苏联经验的突出特点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D正确。
A错,当时中国科技十分落后。
B错,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提出。
C错,材料未体现反思苏联经验,且与当时全面学习苏联的时代特征不符。
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法律服从民众意愿的说法本身是错的,法律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原则,民众必须服从法律;材料反映的是陪审法庭的权力很大,A无法体现。
陪审法庭由公民组成,材料反映其权力很大,说明雅典城邦权力掌握在公民手中,B正确,但B的说法似乎存在问题,值得商榷。
C、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且D“人人平等”的说法错误。
B有瑕疵,但综合来看,只有B选项更好一点。
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殖民者进行殖民的过程中,都会将本国的生产方式移植到殖民地。
拉丁美洲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它们属于相对落后的封建国家;而英国的工商业比较发达。
因此在移植本国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
西班牙葡萄牙移植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在拉丁美洲掠夺黄金白银,以供皇室挥霍,而英国的工商业文明对北美产生深远影响,D正确。
A选项是殖民的共性,排除。
B错,新航路开辟后对亚非拉的殖民同步进行。
C错,移民同样是共性。
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主要来自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来自于科学理论的突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瓦特修理过蒸汽唧筒,进而改良了蒸汽机,正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来自实践经验总结这一特点,A正确。
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C和D材料都无法体现。
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根据时间可以判断,这一时期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兴起。
结合材料,用普通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把小便器命名“喷泉”,都体现了对传统的一种反叛的现代主义风格,D正确。
A、B、C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征与材料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
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