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讲解《蜂》演示教学
《蜂》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 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 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 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罗隐(833年-909年),浙江人,唐朝晚期诗人。 本名罗横,年轻时有从政报国的志向,赴京城长安考进士。 虽然他诗文天下闻名,但他性格刚直不攀附权贵,再加上相 貌丑陋,连考六次没考上(唐代进士科举是一年一次),觉 得可能是名字不好,便改名为罗隐。然后,又接着考了四 次……仍然没考上。晚年罗隐回到家乡投奔节度使钱镠( liú 后来的吴越国国王),颇受钱镠器重,做了吴越国的高官。
钱镠很敬重罗隐的品行和才华,并在罗隐病死后亲自写下“黄河 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的诗句赞赏他。
了解了罗隐的故事后,请同学朗读 这首诗,大家结合罗隐的背景和生平思 考一下他想表达的意思。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请同学思考后回答这些问题: ①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②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同学们随意感受一下罗隐的颜值
这是后人根据历史记载 描述而想象作的画,应 该有一定程度的美化成 分(大概相当于用了美 图秀秀)。
人不可貌相的罗隐:外表很丑陋,内心有大爱
一个在唐王朝考了十年进士都没考上的人,按道理应该对朝廷非 常怨恨,但罗隐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考进士不是为了个人想做官 发财,而是为了报效国家和人民。
罗隐诗贴近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多讽刺现实之作,诗集 有《甲乙集》。毛泽东主席很推崇罗隐,对《甲乙集》所收 诗圈点的达九十一首之多,并认为罗隐是一位极有才华,又 心系劳苦人民不可多得的古代好官。
小故事:罗隐才华很高,颜值很低
罗隐虽然十次考进士不中,但他的诗文在当时相当有 名。当时的诗人宰相郑畋(tián)有个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 诗文。罗隐曾投诗给郑宰相,郑小姐读了“张华谩出如丹语, 不及刘侯一纸书”这句后赞不绝口,几次三番在父亲面前提 及。郑宰相明白女儿倾慕罗隐才华,便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有一天宰相借故邀罗隐到相府,让女儿躲在帘后先偷偷看看 他,谁料女儿一看罗隐丑陋的相貌,大失所望,从此再也不 提罗隐的诗了。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舍己为人) ——宋·姚勉《咏蜂》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兢兢业业) ——明·王锦《咏蜂》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 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 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 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 甜美味之蜜。
“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 “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 “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 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诗人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 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 一样不求个人名利得失,为国家为 人类造福的人们。
注:“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用了两个较冷僻的历史典故: 张华是西晋宰相,我国第一部博物书籍《博物志》的作者,学识渊博, 讲历史讲典故都是娓娓道来。刘侯指西晋荆州刺史刘弘,为人谦和很受 人们敬重,每有大事,都亲笔写信详细教部下如何应对。大家都说: “得到刘公一纸亲笔信,胜过得到许多助手(成语“十部从事”的由 来)” 。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举目四望,远近尽是寒山四绕的一片秋色)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傍晚的落日依着山峰悄悄落下,奔腾的黄河流入浩瀚的 大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才停止了吐丝,蜡烛到了结束时才停止流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朝天佑二年(905年),军人出身的朱温控制了朝廷。他的亲 信李振同样也是多次考进士没考上,李振非常怨恨士大夫,便鼓动 朱温将唐朝的几十名文官杀害扔进黄河(李振对朱温说:“这些人 自称清流,应该投于黄河,让他们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两年后,朱温废了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后梁用谏议大夫的高官头衔邀罗隐去京城做官,罗隐不肯,仍留在 吴越王钱镠( liú)处,并且这时罗隐并未因对唐朝的私愤而幸灾乐 祸,而是劝钱镠举兵讨伐朱温,说:“即使讨伐不成功,也可退而 守浙江,怎么能认这样的贼子为君主,让自己成为千古的羞耻?”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 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 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 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 的蜂蜜呢?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 出蜜蜂辛勤采蜜?如果要你选 最关键的一个字,你会选哪个?
同样的“尽”字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又是不一样的: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对远方 征人的怀念。)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
朗读全诗。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请大家读一读这些古诗,看看从其他诗人的字里行间描绘了一只 只怎样的蜜蜂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自强不息) ——明·吴承恩《咏蜂》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无私奉献) ——宋·杨万里《蜂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