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试题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5化学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

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原创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③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A. ②③⑤B. ①②④C.③④⑥D. ③④⑤命题意图:高中化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很多,分布在不同的模块中,但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只有“7+4”,题量之少,但又要尽可能多的覆盖到各类知识模块,本题的出现就能很好解决这一矛盾。

2.(原创题)我们学习化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检验真皮衣料B.用淀粉和水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命题意图:近几年高考命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我们的学生却刚好相反,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当需要用化学知识去加以解释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本题旨在引起学生重视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

3、(2010届华维中学高三专题复习第1题)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A.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不能从中萃取出碘。

B.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命题意图:本题各个选项都来源于《实验化学》一书,新教材把实验化学单独列为一册,与老教材相比,不仅涉及实验的基本操作,定性、定量实验,制备合成实验等,还结合了许多全新实验案例,而这些案例中有许多固定的细节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凭借老教材的教学经验,忽略了这些案例中的细节,本题的出现旨在唤起师生对《实验化学》一书的重视。

4、(原创题)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8克H2O所含电子数为10 N AB.将1mol FeCl3全部化成胶体,其中氢氧化铁胶粒数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L的SO3所含的原子数为0.4N A命题意图:阿伏加德罗常数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相当丰富,导致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试题在高考中的出现频率极高,近几年理科综合浙江卷中,只有08,10年未出现这一知识点,其余众多年份都有考到,足以说明阿伏加德罗常的重要性。

5、(原创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I2溶液与溴水等体积混合2Fe2++2I-+2Br2=2Fe3++I2+4Br-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Fe3+ + 3H2O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 ClO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命题意图:离子方程式历来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较为容易考察到的知识点。

离子方程式的涉及面很广,尤其是和氧化还原反应或因为反应物量不同导致的多可能反应结合起来,学生显得最为困难。

本题的出现旨在引起学生对于离子方程式的重视。

6、(天津市20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第6题改编)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

现将1mol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加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命题意图: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部分较为抽象的知识体系,而等效平衡则是这一知识体系中的难点所在,不少学生一遇到等效平衡的试题就不知所措,尤其是结合实验模型和函数图像就更是雪上加霜。

本题的出现旨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一现状,系统的分析等效平衡的规律,争取做到胸有成竹。

7、(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抽样测试9改编)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中含C、H、O、N四种元素。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3H7O2NB.能发生取代反应C.能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该有机物能跟NaOH溶液反应,但不能和盐酸反应命题意图:本题不仅考察了球棍模型,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反应类型”,而且涉及了氨基酸这一有机化学中非主流知识点。

许多学生对于氨基酸的两性问题知之甚少,本题的出现在旨在提醒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和非主流知识体系的兼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8、(由成都七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考试理科综合第28题改编)(本题共16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75%乙醇四氯化碳①欲除去溶液Ⅰ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滤液中滴加盐酸调PH=4-5的目的是__ ;②选用75%乙醇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检验NaCl是否洗净的方法是;(2)用提纯的NaCl配制480mL 4.00 mol·L-1NaCl溶液,需要称取的质量为g,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的H2为2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l2 _____(填“>”、“=”或“<”)2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化学实验题在高考理综卷中是必考题,每年实验题的出现形式都有不同的特点。

本题除了涉及粗盐提纯这一实验的基本操作,还覆盖了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电化学等知识体系,这样多维度知识点出现在同一试题中,比较接近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规律。

9、(由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6题改编)(本题共15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

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Z元素单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

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

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Z元素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但有大量损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填“吸氧腐蚀”或“析氢腐蚀”)(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② 离子晶体③ 分子晶体④ 金属晶体(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W 2气体通人BaCl 2和HNO 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 和YW 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元素及物质的推断在高考理综卷中出现频率极高,它承载着元素化合物一大知识体系的考察。

分析近年高考,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来,无机推断很少涉及框图题型,而更多的是一些信息的归类和整合。

本题很好的把握了这一命题规律,引导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复习元素化合物这一知识体系。

10、(崇文区200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第25题)(本题共13分))实验室一试剂瓶的标签严重破损,只能隐约看到下列一部分:取该试剂瓶中的试剂,通过燃烧实验测得:16.6g 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39.6g CO 2 与9g H 2O 。

(1)通过计算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2)进一步实验可知:①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②16.6g 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氢气 2.24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则该物质的结构可能有 种,请写出其中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若下列转化中的D 是(2)中可能结构中的一种,且可发生消去反应;E 含两个六元环;取C 在NaOH 水溶液中反应后的混合液,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①A 的结构简式为 。

②写出A 转化成B 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由D 制取E 的化学方程式: 。

④反应类型:C →D 的① ,D → E 。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可以发生此类反应称为缩聚反应,请写出在一定条件下D 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命题意图: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中占有性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全国卷及各省高考理综卷中的必考题。

按照以往的经验,考生在有机题中所能拿到的分数还是比较可观的,分析原因可能是大家对于有机化学的复习比较到位,所以本题的编制旨在有所新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