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生产效率激励机制
【摘要】满足产品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行程最短、质量最稳定、时间最省、耗费最少、效益最高的目的。
可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关键词】生产效率激励
【中图分类号】f626.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44-02
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日益严峻。
在日常生产管理中采取生产率激励制度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适用于汽车零部件企业。
1 企业生产效率实施效果
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计件制或工时制的企业,如果考虑生产效率激励制度,会大大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给企业大大节约成本。
按照工时定额,生产效率越高实施工时单价越高,员工收入也就越高,从而激励员工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员工技能必须提高;满足生产需求和劳动强度的情况下人员减少;时间利用率提高,加班减少;现场优化,5s实施更主动;定置有效;质量提升;工艺布局会不断完善;标准作业更完善;体现快速换模(smed);工艺保证能力必须保证,体现全员生产维护(tpm)等。
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
1.1减员增效
1.1减员增效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1.1.1减少员工总量,降低人工成本。
1.1.2适应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1.1.3优化员工与岗位配置关系,优胜劣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
1.1.4使员工有一种从业压力,促使员工自我提高,提高工作负荷与效率。
1.1.5员工时间观念较强,会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1.1.6员工技能提高的自主性增强。
生产现场管理优化
生产现场管理优化对生产效率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5s管理
2.1.1 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2.1.2 5s管理的作用
(1)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物品摆放有序。
(2)改善产品的品质。
(3)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场所井然有序,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减少。
(4)降低生产成本。
(5)缩短生产周期。
(6)提高企业的形象。
2.2目视管理
2.2.1目视管理的类别
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建议目视管理参考以下几
种:
(1)红牌:用于5s的整理阶段,区分生产活动中非需要品。
(2)看板:在生产现场,用来表示使用物品、场所等基本状况的告示板。
(3)标准作业书:描述生产工序或工位的注意事项,操作要领、操作标准等,用于指导工人生产作业。
(4)反面教材:结合实物、图片,让每位员工了解、明白不良现象和后果。
(5)进度板:把阶段性工作计划,工作事项张贴,不断更新,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6)区域线:生产的现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通道等区域用醒目的线条区分划出,保持生产现场的良好生产秩序。
(7)警示线:对产品安全库存的管理。
2.3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现场条件,向空问要效益;通过整顿,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要效益,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高也是一个主要途径。
产品质量提高,废品率降低、返工返修量下降,有效工作时间增加,就会提高单位时间生产数量,从而减少各类辅助材料使用,降低能耗等。
实施标准作业
4.1标准作业的定义及目的
4.1.1定义:对于同一作业内容任何人都按照规定的作业标准进行操作。
4.1.2目的:使作业规范、高效、减少浪费,为持续改进建立可执行、可预测的基准,使企业达到安全、品质和效益的最高水平。
实施快速换模
5.1灵活生产:不需额外库存就可以满足客户要求
5.2快速交付:存货周转率高
5.3优良品质:减少调整中可能的错误,一次性把事情做对
5.4高效生产:极大减少换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活动(tpm)
6.1 tpm活动的定义
通过设备操作人员自己维持和改善自己的设备和工程,从而实现和维持设备最佳状态的改善活动。
2 生产效率激励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生产效率激励制度使全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生产的目的。
满足产品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行程最短、质量最稳定、时间最省、耗费最少、效益最高的目的。
可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总之,生产效率激励制度达到生产效率提高是实现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一项提高企业素质的长期任务。
因此,企业可制
定切实可行的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