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武华困难气道处理ABS安全快捷流程初步探讨

马武华困难气道处理ABS安全快捷流程初步探讨

2011青年会报告专题
困难气道处理ABS安全快捷流程初步探讨
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气道管理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困难气道学组》组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马武华
困难气道管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麻醉医生、急诊医生和ICU医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计划是处理困难气道的首要环节,而熟练掌握多种困难气道的处理方法则是我们在临床中游刃有余的基础。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处理困难气道的快捷正确的思路。

通过10多年对困难气道处理的探索和思考,一直就觉得,美国ASA的困难气道处理指南优点是详细和具体,缺点是太过繁琐和复杂,看后即忘,真正紧急时不知道做哪一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先贤的智慧早就告诉我们,学习了而不思考,还不如不学。

因此,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简单易记,终生不忘的困难气道处理安全快捷流程。

由于汽车都有保证安全的ABS系统即刹车防抱死安全系统,受此启发,我们设计了困难气道处理的ABS安全快捷流程,希望可以做为美国ASA困难气道处理指南的补充,并不断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推广。

已经在各地(包括台湾)做了20多场专题报告,由于实用和简洁,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是得到大多数年轻医生的欢迎。

ABS法则包含了对传统教学思维的四大转变,现介绍如下,希望对青年医生有一点小小的帮助和启发:
A即a sk for help
转变(一):要彻底改变出了问题才寻求帮助的思维
即任何时候碰到困难气道问题(如面罩通气困难,喉头暴露困难,气管插管困难),必须第一时间请求帮助,请求帮助的对象包括可以马上找到的任何人,下级医生、同级医生、上级医生或科主任等均可(最好是有丰富处理困难气道经验的人),这样才能保证有后续的强有力的支持。

当事者由于紧张和恐惧,往往手忙脚乱,难于做出最佳的处理方法,而局外人旁观者清,处理起来会比较从容。


B即b reath
转变(二):要彻底改变插管第一的思维
即任何时候碰到困难气道问题,首先要解决呼吸通气问题,而不是插管问题。

喉罩类应作为首选工具(之所以不是面罩,是因为面罩通气困难本身就是困难气道的一种),不管是用喉罩、I-gel、口咽通气道还是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管等,只要患者能够维持通气(不管是控制呼吸还是自己呼吸),患者就安全了,也就给后面来的上级医生赢得了时间。

S即S pontaneous breathing
转变(三):要彻底改变反复用药、反复试插的思维
在用喉罩、I-gel、口咽通气道、喉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导管通气良好的基础上,应设法
让患者尽快恢复自主呼吸甚至清醒,而不宜再反复插管(最忌讳反复试插,插得血肉模糊,组织水肿,会给上级医生后面的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此时应耐心等待上级医生,让上级医生来处理后面的问题。

即使上级医生也未能插管成功,但患者的生命安全却得到了保证。

如果上面三步可行,就不用后面的S了。

否则立即实施第二个S。

S即S tick cricothyroid membrane or s urgical airway
转变(四):要彻底改变依赖术科行有创气道的思维
每一个麻醉医生都应该在模型上接受环甲膜穿刺或切开的训练。

紧急气道时立即穿刺环甲膜或气管切开。

这个S是指在A(ask for help)后,B (breath)也无法奏效,即碰到患者不能插管、不能通气的紧急的情况下,如喉罩插不进,或插进去也不能通气,或病人口腔大出血,或上呼吸道完全梗阻,则必须立即用环甲膜穿刺套件(常规备用)进行穿刺或紧急气管切开以保证通气。

通气保证了,后面的后续处理才可以得以继续。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碰到问题均可按照此ABS安全快捷流程来进行。

如果紧急时连ABS都忘了,干脆就记住ABC就够了。

C(c ricothyroid membrane stick)代表环甲膜穿刺。

正确的思路加上熟练地技术是保证病人安全的法宝。

简单不是优势
易记也不是优势
简单的+易记的+有用的=真正的优势
流程图见后。

衷心感谢我国著名麻醉学家吴新民教授和于布为教授的支持和鼓励。

B
B reath
(喉罩类、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管、口咽通气道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管、口咽通气道)
)S(S tick cricothyroid membrane airway )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通气良好清醒表麻或镇静下插管(纤支镜、清醒表麻或镇静下插管(纤支镜、…
…逆行插管等工具)纤支镜纤支镜…
…等工具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或送回病房ventilation)
自主呼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