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简介
夸美纽斯(Joha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杰出教育家。

他被称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

夸美纽斯继承了前人的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成果,总结了宗教改革时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潜心探索研究,上升为理论。

在他的众多著述中,特别是在他的主要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始终贯穿着正确的教育应该在各方面跟自然相适应的思想,即教育的遵循自然的原则,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的主导原则、教学理论、学制、学校管理以及德育、教师等问题均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被认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夸美纽斯出生在“捷克兄弟会”家庭,父亲是一个磨坊主,12岁时父母双亡,22岁起就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校长、后又曾任“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写成《母育学校》、《语言入门》。

17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泛智”的研究,1650年受聘于匈牙利地方长年教育顾问,并创建一所“泛智学校”以实验其泛智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从而在教育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巍的丰碑。

二、教育目的
“现世的人生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

教育的目的在于达成这一目的。

”——夸美纽斯
教育的目的是灌输知识、培养道德和信仰,使人具备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得到发展。

三、教育的作用
•对社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对人:使人的天赋和智力得到发展
四、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遵循自然的秩序。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

他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

他把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教育当做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五、论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从¡°泛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泛智教育是夸美纽斯一生中研究的最大的教育课题。

•¡°泛智¡±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不论出身地位,不论城市、乡村,不论男女都要接受教育;
•另一方面是教育内容应该广泛全面,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宗教的、世俗的,所有科目都应教给儿童。

•六、论学前教育
•《母育学校》,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础,通过感觉器官的训练和发展使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认识。

•1.胎教:主要在于孕妇的保健。

•2.体育:给儿童充分活动、游戏的机会。

•3.智育:百科全书式的智育内容,主要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初步知识;另外,智育还应该发展幼儿智力和语言,培养能力。

•4.德育:主要强调文明礼貌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

•5.关于学前儿童游戏:智育、语言发展、体育和德育都应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

•七、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从感觉论出发,认为教学应该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

2.启发诱导原则。

针对于当时学校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他提出教学应该调动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愿望。

3.巩固性原则。

第一,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第二,经常练习和复习。

第三,实践应用。

4.量力性原则。

针对当时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学科的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循序渐进,不要跳跃前进。

八、道德教育
1.德育的重要性
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德行看作学校主要任务之一,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2.德育内容
他采用古希腊所通用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一哲学学派加以发挥了的术语---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自己的德育内容。

3.德育方法
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

九、教育管理
一)国家管理教育
教育具有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作用,所以国家应该管理教育,而不是将教育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二)督学制度
首次倡导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

督学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未来的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检查学校教学工作;监督各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

(三)建立统一学制
•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单轨学制。

•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各为六年。

每个时期应进入相应的学校。

婴儿期(0-6岁)---◊母育学校(学前教育)
儿童期(6-12岁)---◊国语学校(初等教育)
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中等教育)
青年期(18-24岁)---◊大学(高等教育)
(四)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在中世纪,西欧各国学校工作的组织基本上处于混乱无序的状况,学生在一年中可以随时入学。

----◊为改变这种状况,夸美纽斯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学日制度。

•中世纪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不同,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和指导,教学秩序混乱,效率很低。

-----◊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并认为,班级授课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五)学校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
1.关于校长的规定:
(1)对教师的管理;(2)对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3)对学校档案的管理。

2.关于教师的规定:
(1)明确本班的目标和任务,并据此安排一切活动;
(2)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然后是待人接物方面的美德,最后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
(3)在道德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道德生活的楷模。

3.关于学生的规定
•学生要在宗教、德行、智慧方面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六)纪律和规章制度
•非常重视纪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学校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地工作。

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必须严格执行,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破坏。


十、评价
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无论在教育理论还是在教育实践上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

它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如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原则,教学的组织形式,学年计划、开学、放假、年级、考试,教师,教科书,学校制度,等等,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的论证,并勾勒了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的轮廓,几乎所有近代教育理论的萌芽均可在他的著作中找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