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

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

烟台南山学院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姓名: xxx班级:xxxxxxxxxxxxxxxxxxxx学号: xxxxxxxxxxxxx论文成绩: xx摘要公司治理就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就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

通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二者相互关系及意义进一步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相互关系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后的挑战,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说,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样,就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

有效的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可以保证企业科学决策;而内部控制作为这种制度安排与设计下的重要内部控制机制与制度,有利于公司防范经营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与相关法规制度得到有效遵循,也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一)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的定义我国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所称的内部控制,就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2、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就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与监督五大要素组成的,只有当这五大要素都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有效的。

(二)公司治理1、公司治理定义从本质意义上讲,内部治理结构就是指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的关系;从具体组织形式上讲,就是指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就是指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基于特定法律法规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

2、公司治理的内容公司治理可以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本文中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两个部分。

具体而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股东权利保护与股东大会作用的发挥;董事会的形式、规模、结构及独立性;董事的组成与资格;监事会的设立与作用;薪酬制度及激励计划;内部审计制度等。

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瞧,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市场中的独立审计评价机制。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设计与发挥有效性的制度基础与环境基础,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只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在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内部控制的改进必须结合公司治理来进行。

(一)公司治理设定了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就是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经理阶层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董事会与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顺利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控制,就是对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实施的监督。

(二)公司治理的演进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在我国,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就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变化所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自主权及会计人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决定着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是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制衡关系的重要手段。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工会等就是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机构,它们之间权力的制衡构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是实现制衡的重要手段。

三、我国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现状(一)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现状1、普遍存在股东大会虚设现象股份制企业的一切重大事项,如公司议程的变更,公司董事的任免,公司的解散与合并等,都必须经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但就是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在众多股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愿意参加股东大会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常导致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发挥功能。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严格的权力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决策、监督与执行之间相互制衡关系,保证治理公司的权力不被滥用。

因此,各权力机构的人员一般不能交叉重叠。

而我国股份制公司权力层次中存在严重的职位重叠现象,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当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表现在由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公司。

这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决策执行质量与市场经营风险分散原则,也就是导致我国企业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营者形成机制存在严重误差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提供、监督与考核经理能力与业绩的经营者市场,在国有大中型公司中,经营人员的产生基本上由作为所有者的政府部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录用方法进行,使得经营者的形成机制失常。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1、由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情况就是:绝大多数公司,尤其就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等核心机构虚设,经营者行为得不到监控,并由此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牵制,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健全。

2、由于公司外部治理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不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完善,需要规范合理的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作基础,否则公司很难自觉地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执行,都需要有外部规范的推动与监督。

四、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公司治理完善(一)进一步完善企业控制环境1、提高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业务素质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

业务素质高低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管理者的品行及管理理念也相当重要。

为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样也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

目前国内不少管理者价值观低下,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滥用职权。

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尤其就是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素质。

2、强化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就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再者就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3、加快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与监事会、股东会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做出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有效地防止资产流失。

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内部经营机构责、权、利分配合理。

(二)设立合理的关键控制点,组织好关键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就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证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职能之间都会出现。

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1)强化授权控制,把住各主要工作关口;(2)以预算控制为核心,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三)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

为此,一要合理定位内审机构;二要切实转变内审职能。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逐步建立;三要努力改进内审方式。

总结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目前我国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乏力与公司治理不完善就是两个突出的问题。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尤其就是中小股东利益就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就是解决企业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所在。

因此,管理当局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行为。

尤其应当加强权责分派与授权控制、内部报告、内部审计与预算控制制度,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实施。

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从完善公司治理出发,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防止少数人操纵公司经营与财务报告系统。

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必然而且必需的选择。

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快步伐,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吴本源、略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现代财经,2013,(4)、[2]李明辉、论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广西会计,2012,(11)、[3]黄淑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务与经济,2012,(4)、[4]葛家澍、公司治理与对外报告、厦门大学学报,2011,(4)、[5]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南开学报,2013、[6]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O12,02、[7]王立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8]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4,04、[9]王永海、试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财务控制[J]、审计研究,2010,03、[10]周晓蓉、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