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优青班张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景激情:
1.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得亲切、温馨,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泊船瓜洲》。

请大家齐读课题。

(幻灯片1)
2.解诗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它还有一个音读什么?怎么组词(幻灯2)
3.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我们已经知道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4、师总结并出示王安石资料: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进京任宰相,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请同学们看看课件(出示王安石资料(幻灯片3)幻灯片4)
5.读全诗(幻灯片5)(同学们看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多音字、读通句子,哪些地方应当停顿?
6.指名读诗:你们读得真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7、找读多音字: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几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

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大家找一找这首诗中还有哪些多音字呢?谁来说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多音字注音(幻灯片6))
8、欣赏名师读:同学们,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我们来欣赏名家是怎么读的,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幻灯7)
9、生模仿练读;你们也试试吧!看谁模仿的最像!(生练读)
10、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好吗?,开始。

11、再读古诗:.真好,既体现了停顿,又有一定的情感。

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教师适当讲评)
二、合作汇报:
1、默读古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现在请大家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生交流,师巡视)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

2.指名读一、二句诗;(幻灯片8)
(1)在这两行诗中出现了三个地名,哪三个地名?京口、瓜洲、钟山具体在什么位置呢?谁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试一试(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一生在黑板上标出)(幻灯片9、10、11)
(2).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哪里呢?(钟山)
(3)提问:.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何以见得?(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我通过“一水”知道,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长江之隔罢了,所以他离家近。

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不错,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3、说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州有一条长江之隔,与钟山也仅仅隔着几座山)
4、再读古诗。

(你理解的可真够深刻的,当然也很准确。

那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要读出路程近的味道。

(“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

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2)
(1)提问: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吹绿)“又绿”呢?板书:又绿
(2)闭眼江南想春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我仿佛看到了百花盛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小桥流水。


(3)欣赏江南春景图:同学们眼中的江南真是太美了,我们现在来欣赏几幅江南春景图幻灯片13)
2、.体味“绿”字。

(1)师总结并交流讨论曾用字: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江河绿了。

到处都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绿”字就表现了出来,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大家看看课文插图,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比一比,讨论用哪个字好?为什么?(吹,过,到,满)(幻灯片14)
(2)指名谈看法。

(“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绿”字在这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体现了色彩美。

而其他几个字只能表现出春天的到来)
3、说启发: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指名说(作文在遣词造句时要精益求精、认真修改、反复推敲)
4、师小结并齐读名句:一位这这么著名、这么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而修改十多次。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养成认真修改,反复推敲的习惯。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千古名句。

5、“何时”“还“你是如何理解的?板书:何时
6、说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说整首诗意:哪位同学愿意把.整首诗的意思给说给大家听一听?
8、提问:那么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谁来说?(思念家乡) 板书:思乡
9、出示有家而不能回相关资料: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想家你就回家就是了,为何不回家呢?(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

(出示幻灯片15)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幻灯16 《渔舟唱晚》)
2、再齐读古诗: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齐读一下这首诗。

3、指名背全诗: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指名背。

4、齐背古诗:现在请同学们齐背这首古诗,部分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有关思乡诗句: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

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而且都与“月”有关,无论是在古时,还是现在,月亮都有着“团圆”之意。

请大家把这几句思乡诗齐读一下。

(幻灯17)播放《渔舟唱晚》
2、总结:
六、布置作业(幻灯18)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
思念故乡
何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