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将2014年7-1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登革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试验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进行防治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程序实施防治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费用、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及治愈时间方面的差异。
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试验组的治疗费用(3609.35±503.1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916.61±634.51)元,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94.40±4.30)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90.30±3.5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0±2.80)、(76.10±3.70)分,治愈时间(8.30±3.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80±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临床路径防治护理登革热能显著地缩短治愈时间,提高防治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认知,降低医疗成本,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1],是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护士Karen 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广东今年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登革热疫情袭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致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发热、皮疹、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
针对此次登革热疫情高要市人民医院应用临床路径防治护理登革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11月登革热疫情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登革热传染病患者,有发热症状者112例,占100%;头痛者104例,占92.9%;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乏力者100例,占89.3%;皮疹者72例,占64.3%;出血症状者32例,占28.6%。
其中出现鼻衄者16例,黑便8例,牙龈出血10例。
登革热抗体检阳性有112例,占100%,测血小板数减少者有52例,占46.4%,血小板数值减少多在病程的4~9 d,最低为4.08×109/L。
将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试验组患者中,女26例,男30例,年龄12~88岁,平均(47.0±2.3)岁;对照组患者中,女27例,男29例,年龄10~86岁,平均(46.7±2.2)岁。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且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症状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治护理方法1.2.1 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路径进行防治护理,包含以下执行流程:疾病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以及治疗目标和途径,有关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调整,有效监控组织与程序。
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以时间为横轴,以日为单位进行防治护理等医疗活动并记录分析患者各种医疗活动结果。
住院第1天患者来到护士站前,5 min内接诊患者并落实“五个一”。
按规范要求整理好病房单元,如标准化防蚊措施主要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病房装防蚊网,病床悬挂蚊帐等,协助患者更换患者服和做好个人清洁处理。
做好相关宣教指导和准备及健康教育,重点讲解登革热预防措施、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提供针对性措施,如一般护理、高热护理、皮疹护理、出血观察及相关并发症护理。
落实首诊负责制,临床路径医嘱出来后30 min内执行,准备第2天的执行单和药单。
做好当天和第2天的辅助检查(登革热患者检查明确了解登革热抗体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心功能等,对有必要的相关检查做了解,对于不必要相关检查则省去。
)执行实时记录评估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
住院第2天床边接班完成三级查房,评估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并进行补充。
评估患者检查结果根据临床路径变异进一步行相关检查。
评估患者病情并和临床路径进行对比,实时记录,阅读医嘱及相关记录,评估延续相关治疗护理的落实效果。
住院期间每天全面跟进并保证连续落实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所有护理治疗,动态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从而做到全程健康教育,执行实时记录,严格按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治疗。
出院前1 d主管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者出院信息充分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落实出院宣教。
出院当天执行出院注意事项交代,协助整理行李,发放疾病预防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卡。
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安排人员送患者出院。
允许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版)进行防治护理,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防蚊隔离到退热症状缓解,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所有DF患者经予抗病毒、抗炎、补液、营养支持、中药及对症治疗护理,血小板严重减少并有出血倾向者,予止血、输注血小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费用、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及治愈时间。
治疗费用由医院统一计算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总费用。
防治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认知度调查由科室在患者出院前1 d向其提供调查表,共包括防治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认知50余项相关问题,总分均为100分,出院时收回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防治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安全性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3 讨论广东今年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登革热疫情袭击,疫情最严重的广州市确诊病例已突破4万例。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防蚊隔离、病情观察、临床护理、心理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等。
现今各医院临床防治护理工作水平不一,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及时间费用相差很大。
临床路径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2]。
该模式逐渐成为既能贯彻质量保证法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法(CQI),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标准化模式,较为普遍地被称为临床路径。
我国各地护理工作者采用临床路径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登革热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登革热防治方法而言,传统登革热防治方法即是每位医护人员个人防治方法,其随意性较大,防治方法不规范效果不明确。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登革热防治方法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护人员个人间出现不同防治方案[3],避免了登革热防治随意性,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节医疗约资源,标准化防蚊隔离,防止其广泛传播。
登革热临床路径针对患者从入院开始防蚊隔离、健康教育、检查、治疗、护理及治愈出院均做了明确规定。
(1)标准化防蚊措施主要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病房装防蚊网,病床悬挂蚊帐。
这样统一规范化防蚊隔离能够起到明显效果,加强护理管理,提升院感防控水平,能防止其广泛传播[4]。
(2)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达(90.30±3.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主要是笔者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的健康教育讲述了登革热概念、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办法等内容,其中重点讲解登革热预防措施、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及时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从而做到全程健康教育[5],使患者对登革热得到充分认知,自护能力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认知度。
(3)试验组患者治疗费用为(3609.35±503.1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笔者让登革热患者能够明确了解登革热抗体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心功能等,对有必要的相关检查做了解,对于不必要相关检查则省去。
比如常规入院检查的小便规、甲乙丙肝检测及相关B超、CT检查等。
这些费用的减少对总体治疗费用的减少有很大帮助。
如果出现临床路径变异必要时可进一步行相关检查,这样能有效减少部分住院医疗费。
(4)另外登革热患者治疗为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 等。
所有患者经予抗病毒支持及对症治疗,以护理观察为主,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必要补液用药。
相对发达国家,中国临床上补液过多,许多患者没有指征进行补液却被强行补液,补液治疗费及其加用不必要的贵重药物在治疗费用上占很大比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笔者遵循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用药的原则,不必要的补液费用明显减少,不必要的贵重用药减少,这样减少大多数患者不必要用药及补液从而进一步减少治疗费用。
(5)试验组患者的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达(94.40±4.30)分。
笔者经分析后考虑登革热患者护理细化,按登革热临床路径根据病程进展突出重点。
一般护理、高热护理、皮疹护理、出血观察及相关并发症护理都有规范化,内容全面并有预见性。
护理人员不再随意护理,被动观察病情。
在防治方面按相关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调整,不再盲目执行医嘱,避免因经验、学历、技术水平、差异等客观因素对预期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在对临床路径全面掌握后能主动评估病情,有计划全面向患者执行,充分提高护理工作主动性、责任性和自律性[6]。
全程无遗漏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从而提高其满意度[7]。
(6)患者治愈及时出院。
工作中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不想出院,无故拖延出院时间,应用临床路径后向患者说明住院必要性,出院前1 d主管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者出院信息,充分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落实出院宣教。
出院当天执行出院注意事项交代,协助整理行李,发放疾病预防保健及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卡。
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安排人员送患者出院,得到患者充分理解,治愈后及时出院,不仅能够有效缩短住院天数,而且可间接减少住院产生的费用。
试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8.3±3.3)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
登革热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登革热患者相关医疗程序,如防蚊隔离程序、规范治疗、病情观察、优质护理、护理干预、心理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患者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