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
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
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
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
(一次),陈万年病了,在家休息,将儿子陈咸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
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拿起棍子要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着了,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挥手让陈咸离开。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分)(1)欲杖之用杖打(2)具晓所言完全,都(3)咸叩头谢曰认错 (4)大要教咸谄之大致2.翻译:大要教咸谄也。
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经常,常常。
)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
)③多言有益乎(好处,益处)④时夜而鸣(啼鸣,鸣叫)(2)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
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
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
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三)、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
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
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低头。
)②不合其耳也(耳朵听。
)③孤犊之鸣(鸣叫声,作名词。
)④即掉尾奋耳(摇摆;竖直。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那牛就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
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耕: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③走:跑的意思。
④颈:脖颈,就是脖子。
⑤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⑥耒: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⑦冀: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①兔走触株(跑)②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③冀复得兔(希望)④而身为宋国笑(自己)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5.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今有人日攘(6)邻之鸡者,或(7)告之(8)曰:‘是(9)非君子之道(10)。
’曰:‘请损之(11),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12)。
’如(13)知(14)其非义,斯速(15)已矣,何(16)待来年(17)?”(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
(7)或:有人。
(8)之:代词,他。
(9)是:此,这。
(10)道:道德(11)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12)已:停止、结束、罢休。
(13)如:如果。
(14)知:知道。
(15)速:马上。
(16)何:为何。
(17)来年:明年。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也可以直接说是“这不是君子的做法”)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⑩ 〔信〕果真。
〔唯〕只有。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2.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3.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画。
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③戴嵩:唐代画家④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
⑤曝:这里指打开书画晾晒。
⑥拊掌:拍手。
拊,拍。
⑦搐chù:收缩,此指“夹”。
抽缩⑧掉:摆动。
⑨掉尾:翘起尾巴。
10、谬:荒谬。
11、然:认为……是对的。
12、改:改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好书画(喜欢)②处士笑而然之(认为……对)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古语说:“农事应当问奴仆,纺织应当问婢女。
”3.读了这则小故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答案示例:1.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2.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3.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