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夜雨寄北 李商隐-(完美版)ppt
夜雨寄北 李商隐-(完美版)ppt
好在啊, 好在还有记忆中 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楚辞》
巴山楚水凄凉地
巴山:指的是川东一带的山区, 丘陵较多。
揣摩情感,想象画面:
巴山夜雨涨秋池
例1:暮霭沉沉心沉沉,巴山重重 意重重…… 例2:我坐在窗前……
朗读:情在抑扬中 君问归期 未有期, 巴山夜雨 涨秋池。
三、对 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 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 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剪烛西窗:意为思念远方的妻 子,渴望相聚,秉烛长谈离别 之情。也指亲友相聚畅谈。
三、对 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话题一: 如果没有“何当”这个词,就…… 话题二: 有了“却话”这个词,就……
话题一: 如果没有“何当”这个词,就……
不能告诉我们“共剪西窗烛”这只是作者美好 的想象; 不能表现出作者对未来重逢深切的期盼之情; 不能反衬出作者今日独对巴山夜雨的凄凉之感 ……
话题二:
有了“却话”这个词,就……
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
有了“巴山夜雨”诗歌意境上的反复之美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现实之景 实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之景 虚写)
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 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朗读:情在转折中
何当 共剪西窗烛, 却话 巴山夜雨时。
一方是热烈地问,一方是无奈地答。 一方是满怀憧憬地问,一方是深感迷惘地答。
一方是满怀思念地问,一方是饱受痛苦地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问归期未有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 莫遣佳期更后期——《一片》 不是花迷客自迷——《饮席戏赠同舍》 日日春光斗日光——《日日》
君问归期未有期
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 莫遣佳期更后期——《一片》 不是花迷客自迷——《饮席戏赠同舍》 日日春光斗日光——《日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又号樊(fán)南生,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一生陷于党派之争,被人排
挤,浪迹天涯,所以羁(j ī)旅之思、 怀乡之情是他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羁旅:长时间寄居异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 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
抒情七言绝句。
一、对 信
君问归期
一方是( 一方是(
未有期
)地问, )地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问归期无归期 君问归期暂无期
义山之诗,妙于纤细。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君问归期恐无期
君问归期
未有期
一方是急切地问,一方是小心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