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学》(学前专科)网上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3.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5.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6.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8.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9.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高效√10.教育功能受制于社会结构和教育自身的结√11.宏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影响。
√12.教育个性化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
×13.教育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逐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因此,社会的要求必然制约着教育的全过√14.“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15.柯尔伯格研究个体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6.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1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18.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19.素质一旦形成就不会随意改变和消失。
√20.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异不是“有”和“无”的区别,而是体现在水平的高低、结构的完整与否以及功能的发挥程度等方面。
√21.马克思主义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23.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24.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发展路线形成的。
当今的职业学校是经由自上而下的路线形成的。
×2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级别层×26.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
√27.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8.奖惩性教师评价面向过去,发展性教师评价面向未来。
√29.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特点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30.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特点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31.课程开发是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
√3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3.教学即智育。
×34.注入式教学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36.“从我做起”属于德育的实践性内容。
√37.德育的意义性内容体现为人的言行“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具体要求。
×38.“促进者”表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改造、塑造一个人,而是促进人的发展。
√3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
√40.师范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准教师,而不是现实的教师。
√4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暗含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42.“师范教育”仅限于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职前、入职、职后三阶段连续性的教。
√43.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44.因为中小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所以是可被塑造的人。
√45.四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但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46.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也可以决定学习成绩的好坏、发展成才的快慢。
√47.男女两性的智力发展变化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婴儿期以前,男女没有差异;在幼儿期和儿童期略有差异,女孩优于男孩;在初中阶段差异不明显,初中前期女生略优于男生,初中后期男生略优于女生。
√48.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因而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49.学校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的实践性。
√1.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5.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9.20世纪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10.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非正规教育。
×11.正规教育相当于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
√11.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16.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就是在学校装备了现代化教学仪×18.教学内容就是指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助资。
×19.教育的发生、发展,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都是由社会决定的,这种决定是自人类社会产生起就存在的。
√20.微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
√23.教育功能揭示的是教育所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属性。
×25.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现代化。
√26.教育价值表达的是人们对教育“应该是什么”或“好”的教育期待。
√27.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的客观结果,即“实然”的教育。
√28.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1.素质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的,与个体的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体现、展示出来,无法外在于个体而单独存。
√3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界中也存在。
×38.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39.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
√40.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41.智育就是教学。
×43.体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45.智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知识基础。
√46.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同教育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7.在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德育对应着政治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49.美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50.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51.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发展中路线形成的。
今天的短期大学是经由自下而上的路线形成的。
√52.终身教育就是终身学校教育。
×54.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
×55.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两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
×57.双轨制是两个平行的系列,两者既不相通,也不相接。
√58.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发展中路线形成的。
现代教育的大学系统是经由自下而上的路线形成的。
×59.在类别体系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构成。
×62.教师评价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由教师开展的评价活动。
×63.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特点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64.课程资源筛选过程中的优先性原则是指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考虑特定学生的特殊情况。
×69.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71.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展现给学生的知识、观念。
×73.教育包括教学,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74.教学即上课。
×75.对话教学就是以口头语言的交流为特征的教学。
×80.好教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教师。
×82.“教书匠”揭示的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形象。
√84.教育理念是经验层次的教育信。
×86.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88.“师范教育”是一次性、终结性的教育,“教师教育”是教师的终身教育。
√89.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
√90.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是由个人随心所欲地理解和解释的。
×91.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个含义:专业性职业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96.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女孩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展快。
√97.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
×100.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102.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103.学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教学管理。
×105.学校的办学效益就是指办学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