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CC在肿瘤化疗应用护理论文

PICC在肿瘤化疗应用护理论文

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探讨外周静脉置入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分析总结41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技巧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结果:41例患者置管成功39例,失败2例;导管送入困难1例,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留置时间12-180天。

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易、方便安全,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穿刺痛苦。

关键词:picc置管;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371-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经皮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

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

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和刺激性导致血管损伤,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化疗药渗漏性损伤的痛苦。

肿瘤患者化疗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血管通路,picc是输注化疗药的最佳途径。

我科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进行化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对41例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

其中乳腺癌3例,肺癌10例,胃癌3例,膀胱癌2例,鼻咽癌7例,食道癌2例,胆囊癌3例,其他部位肿瘤1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7-87岁,平均66岁。

1.2 方法
1.2.1 导管选择: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特点:硅胶材质,价格中等,包装物品齐全,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进行导管前端裁剪。

1.2.2 患者准备:操作前了解患者的血常规、凝血机制和既往置管史,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picc置管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1.2.3 选择穿刺静脉:41例患者选贵要静脉25例,选肘正中静脉8例,选头静脉8例。

1.2.4 穿刺患者体位:嘱患者平卧,术侧手臂外展90°。

1.2.5 测量置管长度:置入导管长度为预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
向下反折第三肋间隙(上腔静脉的中下段),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1.2.6 操作完毕:填写穿刺记录,记录穿刺导管的规格、批号、型号及长度、臂围、穿刺静脉;描述穿刺过程,记录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

1.2.7 确定导管位置:患者picc穿刺成功后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胸透记录胸片结果。

2 结果
41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39例置管成功,失败2例;导管送入困难1例;发生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留置时间12-180天。

3 讨论
3.1 置管前的护理:置管护理人员需经过专门的培训。

置管前,操作护士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置管的重要性,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配合的要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健侧手臂血管,肘部血管良好,同时穿刺部位无损伤或感染。

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

3.2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2.1 置管失败:本组患者置管失败2例。

原因可能是穿刺时选择的血管不当、肢体移动(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坚持正常体位)。

预防:选择合适的血管及适宜规格的导管;评估患者配合程度。

处理:安抚患者,嘱患者积极配合,避免穿刺肢体活动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 [2]
3.2.2 送管困难:导管送入困难1例。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选择头静脉穿刺,出现送管困难。

其次,选择的血管细小、血管的静脉瓣较多、静脉瘢痕、静脉硬化、静脉分叉、送管速度过快、患者过度紧张、致静脉壁痉挛、患者体位不当等均可能为失败原因。

预防:首选贵要静脉,尽量不在头静脉进行穿刺;选择血管相对粗直、弹性好;静脉瓣少静脉无硬化、无分叉的血管进行穿刺,可以避免送管困难的发生。

处理:热敷穿刺部位上段血管,使血管扩张;送管速度不宜过快,可暂停送管等待片刻,使患者尽量放松;调整位置;嘱患者做握拳动作;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缓慢送管。

本例患者最终送管成功。

3.3.3 静脉炎:本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2例。

原因可
能是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相符;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预防:选择合理型号的导管;穿刺时避免手触碰导管。

处理: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1例患者局部涂以喜疗妥软膏3次/天,连续使用1周痊愈;1例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3次/天,20分钟/次,2天后效果欠佳,改用局部涂擦中药六合丹1次/天,连续1周痊愈。

3.3.4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4例。

原因可能是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采血后未彻底冲管,高凝状态等导致导管堵塞。

预防:输液过程中保持液体输入通畅,防止血液回流;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输注脂肪乳剂应前后定时冲管。

处理: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患者体位是否恰当;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

导管再通的方法:①将患者手臂放在低于心脏水平,使picc导管连接三通管,使三通管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②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10ml空注射器,三通的另一接口连接吸有尿激酶(尿激酶浓度是50万u/10ml)的10ml注射器。

③打开三通开关,使三通管与连接有10ml空注射器相通,回抽10ml注射器将picc导管管内形成负压。

④将连接10ml空注射器的三通旋至关闭,同时打开连接吸有尿激酶的10ml注射器三通口,利用负压将药液自动吸进导管保留20-30分钟,溶解导管内的血栓。

⑤半个小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回抽见到回血,回抽3ml血液弃掉,再以生理盐水冲管,然后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或连接肝素帽封管。

2例患者采用三通负压方式融导管内血栓,最终4例均再通[3]
4 总结
picc相对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降低了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穿刺危险性,是一种安全、方便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通道,有效地保护了患者血管。

picc在操作、维护护理不当时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及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燕红,谢晓芳.picc置管的护理要点体会[j].中华误诊学杂志,2007, 7(21):5167.138
[2] 刘喜文,沙丽艳,郭永洪.护理学导论[j].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158-177
[3] 李俊英,余春华,李虹.肿瘤科护理手册[m].科学出版社,2011:221-2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