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为什么会成瘾
蒋巷第二中学赵璇在您身边或者工作中遇到过上网成瘾的孩子或学生吗?他们会有一些什么表现?青少年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可以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网络正成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网络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因触网而引发网络成瘾症、网络交往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部分青少年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网上活动,对自己的学习、人际交往等带来了不利影响。
”
网络成瘾指不健康的、病态的、强迫性的过度使用互联网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把网络当做生活的中心,上网操作时间失控;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产生了依恋性。
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发展。
毒品、烟酒、安眠药可以叫人成瘾,上网只不过是一种行为,又不是化学物质,为什么却叫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呢?
(一)犒赏与强化是成瘾的生物学与心理学原理
犒赏,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是在电视剧里某某将军带兵打了胜仗,在帐篷里大喝:摆酒,我要犒赏三军。
犒赏也就是奖励、犒劳的意思。
在行为学中,与快乐有关的事件称之为犒赏。
在我们的大脑存在这样一个“犒赏系统”,某些刺激能引起这个犒赏系统兴奋,产生
舒服、高兴、愉快的感觉,除了电刺激、化学刺激等,上网游戏行为也可以让大脑产生这些感觉。
而这些电学的、化学的、行为的方式通过影响脑的“犒赏系统”产生”快感”,产生趋向性行为,促使寻求这些刺激。
这个过程,行为学称之为“正性强化”。
脑的“犒赏系统”一旦缺少了这些刺激,个体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戒断症状),就可能出现渴求感,促使,激活个体寻求这些刺激。
而为了消除不舒服的感觉,再次寻求这些刺激的过程,我们管它叫“负性强化”。
负性强化的作用更为强烈,这也提醒我们尽快地消除戒断症状等不舒服的感觉,是戒除网瘾的重要环节。
(二)网瘾存在犒赏与强化机制
一部分人借助网络不断得到满足,而一旦脱离网络,便又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再次上网,不舒服感觉就烟消云散,因此,网上活动的多样性,视觉感官的刺激性,使各种内在的需要与动机不断得到满足,个体反复沉迷其中,不断得到心理满足,逐渐成瘾。
(三)为什么游戏最容易成瘾
您小时候玩过什么电子游戏吗?(例:超级玛丽,奋斗罗)杨德森教授认为,竞技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可以促进心理发育。
很多网络成瘾者其在学校和现实生活中,要么是被别人称为“差等生”,要么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好评。
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由于发展的特点,却极其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但是在网络中,他们的这种对成就感和被肯定感的渴望却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
据调查发现,网络成瘾在全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国内报道青少年网络成瘾
发生率为10% ~15%。
特别是中学生是“网瘾”的“重灾区”,在这些网瘾群体中男生多于女生,且大部分是以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为主。
他们往往易被层出不穷的游戏、新的流行歌曲、影视大片及网上的新奇、刺激所诱惑,因为在游戏中可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地位、财产、相貌及性别等,且在游戏中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赞扬和具体的奖励,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对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是难以获得的,
(四)网络成瘾全面反映了个人、社会、家庭的差异
1、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别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积极乐观,有的则悲观失望。
有两个人同时入狱,关在同一个牢房,罪行和刑期相似,但他们进入牢房第一天的心理却有着极大的反差:其中一人看到的是头顶的天窗,想的是从此以后洗心革面,出狱后重新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在监狱的表现积极,认真改过:而另一个人看到的则是脚底的黑泥,认为进了监狱以后就是一片黑暗,从此永无光明,在监狱的表现消极,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
两个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所以,个性心理特征是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
另外,一些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低下,心理脆弱的人,很容易被网络游戏俘获。
1、好奇心
年轻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对新事物的认同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
而人们通常将网络和高科技混为一谈,在日常生活中的
这种错误认识所造成的舆论,导致年轻人在好奇和虚荣心的双重驱动下,开始接触网络。
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从而使一部分人终日泡在网上,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
2、挫败感
大多数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特别是想得到别人认同的青少年争强好胜之心尤重。
但是,人生并非一帆风顺,难免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譬如,以前在学校学习很好,到了高一级的学校发现自己并非想象中那么优秀,以前可能是班里的前几名,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考试居然不及格,心里受到严重打击,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或者本来学习就不怎么样,自暴自弃,总是觉得低人一等。
这些在学习上的挫败感使得他们在平时不愿多与同学们交流,孤独促使他们寻找一种全新的环境,在那里没有人认识他们,他们不必自卑,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人交流,平时不愿与同学、老师、家人说的话,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而网络正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
3从众心理
二、网络本身极具吸引力
网络本身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网络聊天
每个人都渴望与人交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青少年,尤其像得到别人的认同。
他们希望与人平等交流,希望不再被看作小孩子,而周围的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使得他们更愿意呆在计算机旁通过网络与陌生人聊天。
大多数的网聊迷都是由
于心理上的孤独或者自闭造成的,然而现在的色情聊天室或者网络色情聊天也是使青少年泥足深陷的一大原因。
⑵网络游戏
游戏本身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
网络游戏这个虚拟场,满足了男孩们的所有幻想。
有的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能高达几十万,也就是说,你可以调动千军万马,驰骋杀场做英雄。
可以超越时空,变成古代的大侠、杀手或其他任何想扮演的角色、成功的人,走在哪里都备受尊崇,还有很多女孩争着“嫁”给你。
游戏制造商削尖脑袋,想尽各种办法吸引玩家成瘾,长时间在线。
隔一段时间,网络游戏就会更新场景界面。
“不断有新任务出现,是不会玩腻的。
”而且每个游戏还设置了很多职业,不同的职业,长相、技能也不同。
所有网络游戏中,任何人物都不可能技压群雄,都有克星。
也就是说,战斗无止境。
我请我班上的超级网虫来做了个调查。
他们男孩子目前最喜欢玩的三个游戏是“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英雄联盟”每种游戏都是要不定期的做任务,升级,要配置更高级的装备、时装、武器、抢角色,每玩一次都至少30分钟以上
⑶网络小说
上课的时候,我常看见有女学生拿本书挡着躲着看电子书。
我打开看了一下满目的是非常疯狂的穿越体裁的小说。
女孩子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网络小说往往先写出一部分,隔段时间再增添新篇章。
这正是网络小说的魅力所在,需要惦记和不停地点击。
(4)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
当今儿童大多数为独身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城镇中所居住的多是楼房,这种独门独户的结构不利于同龄伙伴的交流。
此外,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和子女交流、沟通,使之感到孤独,网络便成了满足他们需求的场所。
有研究表明网瘾者更常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寻求感情支持,聊天及玩在线游戏。
家庭不和睦,家里争吵不断,对海造成极大的伤害,形成心理阴影,他们不愿看到家里这种硝烟弥漫的样子,就逃到网吧躲避现实,忘却烦恼。
不良的教育方式特别是“棍棒式教育”方式也是促使网络成瘾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据调查发现,网络成瘾儿童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往往过于严格、严厉,惩罚多,理解关心不够,使网络成为其自然的倾诉对象。
若在发现还孩子有网络成瘾倾向时,家人能给予孩子更多地关注和理解,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或许很多徘徊在边缘的孩子都能成功地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来。
逃避心理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使学生渐失去求知欲,从而产生厌学、逃学,特别当学习受到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及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苦闷,逃避现实,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刺激、快乐。
我也曾问过我班上的一个学习成绩很好,很憨厚的男孩子。
他上网的原因就是压力大,想去放松一下。
针对种种上网成瘾的原因,或许我们能寻找到更多的方式、方法,去为深陷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