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5,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征得家境贫寒的姜某父母的同意,将儿童姜某拐卖至富贵人家。
甲的行为得到了姜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重罪B.在刘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刘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
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刘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C.孙某为戒掉毒瘾,让朋友丙将其反锁在房间内一星期。
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D.黑社会小弟胡某因犯错,愿意按照帮规让丁砍掉自己的小拇指,而丁却砍掉了胡某的大拇指。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事由,必须同时满足六个条件:承诺者对被侵害法益有处分权限;承诺者对承诺事项性质、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承诺必须出于真实意志;必须存在现实或可以推知的承诺;承诺必须在结果或行为发生之前或之时,事后承诺无效;经承诺实行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
任何人对拐卖儿童的情肜,都没有处分权限,都不得承诺。
A选项错误。
乙为抢救财物虽然不存在现实承诺,但存在可推知的承诺,因此不构成犯罪。
B选项错误。
孙某对自己的人身自由具有处分权限,也有理解能力,并出于真实意志,所以放弃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有效的,丙不成立非法拘禁罪。
C选项错误。
丁的行为超出了承诺的范围,并且砍掉大拇指是重伤行为,即使胡某承诺砍掉大拇指,也是无效的承诺。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D选项正确。
4.乙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甲,刺了甲一刀后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乙往前跑了10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事后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
依据特别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乙持刀抢劫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对其采取的致其重伤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A选项错误。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之一在于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损害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
甲是针对乙的不法侵害行为,商接对乙采取反击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B选项错误。
成立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五个条件:(1)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4)防卫必须是基于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甲完全满足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C选项正确。
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害状态尚在继续中,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
在财产犯罪中即使犯罪已经既遂,但犯罪人没有离开犯罪现场,被害人采取防卫行为仍可以挽回损失的,应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不属于事后防卫。
D选项错误。
5.甲与乙因生活琐事互相斗殴,乙感到不是甲的对手而逃跑。
甲紧迫不舍,乙逃出500米后被甲追上。
甲用木棒朝乙劈头盖脸打来,情急之下,乙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甲刺去,致甲重伤。
乙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寻衅滋事罪D.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以相互斗殴行为一般不能构成正当防卫,但是如果一方已经放弃斗殴而逃跑,另一方继续实施加害行为的,可以对其正当防卫。
本题中,乙已经放弃斗殴行为,甲仍继续实施加害行为,并用木棒劈头盖脸打来,很可能造成他人重伤后果,因此乙正当防卫将其刺成重伤,没有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乙不构成犯罪。
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说法错误。
6.甲为了抢救伤员,在过往汽车拒绝将伤员送往医院时,将汽车司机推出车外,强行拦劫过往汽车将伤员送往医院。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正当防卫D.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成立紧急避险需要满足七个条件:(1)必须有危险发生;(2)危险正在发生,尚未消失;(3)避险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4)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
正在发生的危险;(5)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6)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7)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紧急避险的危险,是指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
危险的来源主要有:(1)自然灾害;(2)动物的侵袭;(3)非法侵害行为;(4)人的生理、病理过程。
本题中甲是为了抢救伤员,属于来自人的病理过程的危险,符合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并且其为了人的生命健康权而采取牺牲他人财产权的行为并未超过必要限度,构成紧急避险,D选项正确。
7.甲和乙分别属于两股流氓团伙,一天两团伙在街头争地盘时发生打斗,打斗中甲持刀朝乙脑门劈来,乙及时抡起大棒将甲打成重伤,躲过一劫。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聚众斗殴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D.故意伤害罪√在互殴的场合,因互殴双方都有侵害对方的意图,所以原则上都不能成立正当防卫。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转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因此,乙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
8.关于正当化事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B.由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D.消防队员在救火时,为了避免本人危险,而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虽然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但如果并未超过必要限度的,即不属于防卫过当。
A选项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并不限于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对于武装叛乱、暴乱等其他犯罪,只要严重危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即可以实施特殊正当防卫。
B选项说法错误。
不管财物所有人是他人还是自己,只要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属于放火罪,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D选项说法错误。
9.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甲为了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在自己外出时,在自己住宅内安放防卫装置没有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危险,并且防卫装置是在乙实施了不法行为时才启动,又仅造成轻伤后果,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10.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国家利益实施的防卫行为,只有当防卫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成立正当防卫B.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导致该财物被毁坏的,对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C.为摆脱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可认定为紧急避险D.为保护个人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也可通过损害公共利益的方法进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
为保护国家利益的防卫行为,并未要求防卫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A选项错误。
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仍然成立正当防卫。
B选项错误。
摆脱的是合法追捕,既不能实施正当防卫,也不能紧急避险,C选项错误。
若保护的个人利益大于所损害的公共利益,则可以紧急避险。
D选项说法正确。
11.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刑法》第303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甲为勒索赎金绑架乙,在获得赎金后为了灭口而杀害乙。
甲的罪行符合绑架罪的(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加重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的犯罪构成,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适用刑法总则的规定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主要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共同犯罪等。
甲实施了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符合绑架罪的加重情形,并且犯罪既遂,不存在未完成形态和共同犯罪的情形,因此属于绑架罪的基本的犯罪构成,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义对某种犯罪行为的普通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规定的犯罪构成。
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因某种行为有较之普通犯罪构成的情形更加严重或相对较轻的法益侵害程度而单独规定的犯罪构成,前者为加重的犯罪构成(主要为结果加重犯),后者为减轻的犯罪构成。
甲在实施绑架行为的同时,故意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因此属于派生的犯罪构成中的加重的犯罪构成。
C选项正确,D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