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国道德模范
•
吴天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
先进工作者、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党
的十七大代表。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
• 黄来女,女,22岁,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大学学生。
• 黄来女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4岁 起就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四处奔走,居无定所,颠 沛流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 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录取,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黄来女进入了 大学殿堂,并且帮助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勤工 助学岗位,给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黄来女靠勤工俭 学维持着生计和学业。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她又找 到了两份家教,这样她不仅可以维持学业还可以给家中的 父亲寄生活费了。
一代代站立潮头的城市英雄,他们的名字融入武汉的历史,
他们的贡献构筑城市的根基。今天千万市民改革发展、建
设美好家园的行动,更是武汉精神在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
现实体现。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
• 吴天祥,男,63岁,中共党员,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巡视员。 • 吴天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对待人
民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他用真情和爱心感化服刑人员,倾其所有救济困难的下岗 职工。他把女儿用来结婚的新房让给困难户住;卖掉父母 遗留的房产,抵押贷款帮助特困人员创业。为了疏通公厕 管道,他跳进窨井;25次义务献血共7000毫升,捐骨髓 捐钱物帮助他人;4次跳入长江救人。十多年来,他先后 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下了300多个“穷亲 戚”。
学习全国道德模范
航空路小学
全国道德模范
• 武汉精神也是武汉人性格气质的鲜明写照。武汉人热情豪 爽、刚毅勇烈,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许多历史重大关头, 武汉人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充分展示了武汉人的勇敢与 智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人的性格基因, 渗入武汉市民的的投影。武汉有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
• 父亲多次病危,基本上是靠着对女儿眷恋与牵挂的意志支 持下来的,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 现在已能说话、下床走路,在女儿的鼓励下每天坚持锻炼 身体,可谓创造了医学奇迹。
• 2006年10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自 强不息优秀大学生黄来女同学的先进事迹,11日,人民日 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也对其 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内外许多 大学、中学纷纷致电、来函邀请黄来女同学去作报告。她 还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到北京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作巡回报告。2007年被评为 2006年度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
• 在吴天祥行为的感召下,湖北省相继成立了1万多 个“吴天祥小组”,约10万多名小组成员常年活 跃在街道、社区,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已 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去年武昌区 举办“吴天祥小组成立10周年暨十佳集体、十佳 个人”表彰大会,区委、区政府授予吴天祥 “吴 天祥小组活动突出贡献奖”。当接受过他帮助的 居民周润香上台献花时,全场1400名干部群众一 起伸出大拇指。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 • 从医院江岸门诊到汉口门诊,从汉口门诊到金桥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王争艳对患者真诚的爱心和细致让她走到哪里, 患者就跟到哪里。64岁的患者钱桂英就是其中一名,说到 王争艳,这位老人就有说不完的话,“王医生就是有一颗 医者父母心,让我们‘顺心、放心、安心’,她态度好、 技术高每次都能耐心听我们讲完,不像时下的很多医生, 病人话没说完,处方就开出来了,让我们感觉很顺心;王 医生总是把病说得很透彻,这个疾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 药有什么效果和副作用,她心里明明白白,说得也让你很 放心;每次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 后的衣食住行,她真是把病人的担子都挑在自己的肩上, 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感觉很安心,不管是生病的时候,还是 健健康康的时候。每次来看病,都会遇到很到病友,大家 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铁定一辈子跟着她,她调得 再远,我也乐意找她看病。”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
• 当一切都走上正轨时,平静的生活波澜再起。由于家庭贫 困,2005年元月,黄来女的父亲黄道富准备到武汉边打工 边支持女儿读完大学。然而,来汉的当天晚上,突发脑溢 血,之后又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2006年初又查出糖尿 病、膀胱癌。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黄来女此时非常绝望, 但她坚信绝不放弃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也绝不放弃自己 的学业。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用 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维系着生活和学业。她每 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 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家赶, 替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 车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 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 • 视、触、叩、听”是她坚持的医疗原则,一年三百六十五
天,只要是上班时间,在她的左上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小 电筒,左下口袋里总有一包棉签,右下口袋里备着一副听 诊器,手腕上戴着的是一块十年前医院建院百年的纪念手 表。小电筒、棉签、听诊器、手表,就是她诊断病情的 “武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武器”也伴随着 双鬓上的白发慢慢“老去”,而她总是舍不得丢弃,手表 也是修了又修从不离手。她诊疗有个习惯——从不打断病 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接下来,她会用双手为病 人做检查。她的手,和我们普通人的手一样,很平凡,但 是却布满老茧,褶皱横生,“这哪里像一个医生的手啊?” 周围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啊,大家都知道这双 平凡的手是不平凡,多年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 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定病源,这就是一位 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
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