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考试重点复习题(精)

中药学考试重点复习题(精)

第一章解表药1. 简述桂枝、柴胡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1桂枝为辛温解表药 ,归肺、膀恍、心经。

能发汗解表,可用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

本品辛甘温照,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 , 助阳化气。

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

(2 柴胡 (发散风热药柴胡为辛凉之品,能发表、升阳。

可用治外感表证,发热、头痛等症,以及清阳不升的病证。

对于风热、风寒表证 ,皆可配伍使用。

柴胡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 ,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

柴胡苦辛微寒, 主升肝胆之气 , 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

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疟疾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1. 简述鱼腥草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1 鱼腥草 (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味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尤以清肺热见长。

既可用治外痈,又长于治疗肺痈及肺热咳嗽 , 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

亦可用于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兼有清热止痢之功。

2. 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用之异同:(1 石膏与知母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来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

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 ,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

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 ,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2 牡丹皮与赤芍 (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性味苦寒,同入肝经血分。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袪瘀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血瘀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病证。

但牡丹皮味兼辛,入心肝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 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用治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熟早凉,无汗骨蒸者。

赤芍专人肝经, 活血散瘀止痛力强 ,尤多用于治肝热目赤肿痛、肝郁胁痛。

第三章泻下药1. 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用之异同:(1两者均属于攻下药 ,具有泻下攻积的作用,用治积滞便秘。

但大黄泻下力较猛,可荡涤肠胃,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又因其苦寒沉降,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而芒硝味咸润燥软坚,尤宜大便燥结者。

另外,大黄可清热泻火,用治火热上炎的吐衄血,目赤咽肿;可凉血解毒,用治热毒疮疡、烧烫伤; 可逐瘀通经 ,用治瘀血诸证,另可导湿热从大便排出,用治湿热蕴结的痢疾、黄疸、淋证等。

芒硝外用具有较好的清热消肿作用 ,用治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痈肿痛等。

4. 简述大黄、芒硝的功效与适应证(1 大黄 (攻下药大黄味苦,寒;归脾、胃、大腸、肝、心经。

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作用。

临床用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及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2 芒硝 (攻下药芒硝味咸、苦,寒;归胃、大腸经。

功效是泻下,软坚,清热。

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乳痈初起; 肠痈初起等证。

第四章祛风湿药1. 试述防己的药性、功能、主治病证及使用注意。

(1 防己a 性味苦、辛, 寒 ;归膀胱、肾、脾经。

b 功能及主治病证i 袪风湿用来治风湿痹证。

(suit for 风湿热痹ii 止痛风湿痹痛及牙痛。

iii 水肿- 包括风邪外袭、水湿内阻头面身肿、小便不利引起之风水证;- 一身肌肤悉肿、小便短少引起之皮水证; - 湿热壅滞引起之腹胀水肿。

c 使用注意阴虚体弱、脾胃虚汗者慎用。

木防己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肾病患者忌服。

2. 蕲蛇的药性与功能主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及半身不遂惊风、破伤风等。

蕲蛇性温有毒力强,久痹顽癣及麻风多用。

第五章化湿药1. 简述广藿香的功效与适应证(1 广藿香广藿香气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具有芳香化湿,解暑之功,常用治湿滞中焦证及暑湿证、湿温证初起。

广藿香气味较芳香,化湿和中之力强,为芳香化浊要药。

并能解表,为治暑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的常品;且善和中止呕 ,治多种呕吐,尤治湿浊中阻之呕吐,最为捷要。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1. 试述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其主要功效与适应证。

(1 泽泻 (利水消肿药泽泻气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能泄肾与膀胱之热 ,故善治下焦湿热之水湿证及淋浊、带下等证。

主治证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及湿热带下,淋浊等证。

(2车前子性甘、寒 ;归肾、肝、肺经。

能利尿通淋,治湿热下注 ,热结膀胱所致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车前子性味甘而滑利,既能清热利水, 善治热淋涩痛;又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 ,擅治湿盛引起的水泻及水肿兼热者;并能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肾不足目暗昏花;且可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痰多等证。

(3 茵陈蒿 (利湿退黄药茵陈蒿性苦、寒;归脾、胃、肝、胆经。

主要功效是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

主治证是用于黄疸 ;及湿温,湿疮,湿疹等证。

2. 车前子用于何种淋证?车前子主要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3. 茵陈蒿善治黄疸,临床如何配伍应用?茵陈蒿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作用; 为治黄疸要药, 尤宜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黄疸。

治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之阳黄,常配伍桅子、大黄等;若治脾胃寒湿内阻,黄色晦暗,手足不温之阴黄,常配伍附子、干姜等,以温里助阳、利湿退黄;若治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常配伍白术、茯苓、泽泻等。

第七章温里药1. 何谓温里药 ?试述其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1 凡以温里袪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袪寒药。

(2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 辛能散、行, 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袪寒,温经止痛, 故适用于温中散寒 (脾胃寒凝证 ,温肾助阳 (肾阳虚证 ,温肺散寒 (肺虚寒证 ,温肝散寒 (肝经受寒 ,温助心阳 (心肾阳虚 ,及回阳救逆 (亡阳证等证。

(3 本类药物药性温热,易助火伤阴,故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或慎用。

真热假寒,不可误投。

夏季炎热或温热地区宜慎用或用量宜小。

2. 试述附子、丁香的功效与应用。

(1 附子大便溏泄等。

用于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亦常用于寒湿痹痛。

(2 丁香丁香性味辛、温 ;归脾、胃、肾经。

主要功效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主要应用于胃寒呕吐,呃逆 ;脘腹冷痛;及肾虚阳痿等证。

第八章理气药1.理气药的含义是什么?(1 凡以疏通气机 ,用治气滞 (气机流通受阻而郁滞不通或治气逆 (气的下降受阻而气逆不顺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又称行气药。

其作用较峻者,又称为破气药。

2.理气药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是什么? (1 理气药的作用机理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

味辛能行散,味苦能疏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故能行气。

又因本类药主归脾、肝、肺经 ,故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等作用。

(2 理气药的适用范围理气药用治脾胃气滞 ,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还用于肝气郁滞 ,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并可用于肺气壅滞 ,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3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a 本类药多辛苦,既行气, 又易耗气,故气虚者慎用。

b 多辛温香燥, 易伤阴津,故热证及阴虚津亏者慎用。

c 本类药多为辛香之品, 不宜久煎2. 试述川楝子的功效与应用。

川楝子性味苦、寒治疝气、睪丸肿痛杀虫疗癣用治虫积腹痛、皮癣瘙痒。

白及消肿生肌,外敷疮疡, 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已溃者可使之生肌 ;油调外涂,治疗手足皲裂、水火烫伤,可促进裂口或创面愈合。

(3 仙鹤草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味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长于收敛止血, 广泛用子身体各部位出血之证, 无论寒热虚实皆可。

又能止痢、补虚、杀虫,治泻痢、脱力劳伤、阴道滴虫等。

2. 比较地榆与槐花的功效及应用异同点。

(1 地榆与槐花 (凉血止血药地榆、槐花均苦、微寒, 入肝、大肠经 ,均可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诸出血证,且善于清大肠之火,故尤多用于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 ,常相须为用。

然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热,且兼收敛之性 ,止血之力较强,又善治妇女血热崩漏、月经过多;尚能解毒敛疮生肌,治水火烫伤、湿疹、疮疡及热毒血痢有效。

而槐花还善清肝火,为治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之良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2. 试述延胡索、郁金、桃仁、益母草的功效及应用。

(1 延胡索延胡索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能活血止痛,可用治血滞诸痛、如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胁疼痛,脘腹疼痛,跌打伤痛等证。

延胡索味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尤宜于血瘀气滞诸痛证。

延胡索止痛作用优良, " 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 临床广泛地用于气血痰滞所致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2 郁金郁金味辛、苦、寒 ;归肝、心、胆经。

能活血行气止痛。

可用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等证。

郁金性寒, 以气滞血瘀有热者用之为良。

并能凉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也可用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吐血,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3 桃仁桃仁味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腸经。

能活血袪瘀通经。

可用治内、儿、妇、外、伤各科瘀血证,如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心腹刺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本品活血又能消内痈 ,也常用治肺痈、肠痈。

并能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

也可用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4 益母草 **益母草味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活血调经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经行不畅,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妇科瘀血证; 且本品活血调经之力较强, 为妇科经产 (胎前产后之良药 ;益母草性微寒,以血热瘀滞者用之为佳。

故治跌打损伤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对水瘀互拒之水肿尤为适宜。

其治水肿,现代多用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清热解毒疮痈肿毒、皮肤隐疹益母草多用 3. 比较川芎与丹参,三棱与莪术的功效及应用异同点。

(1 川芎与丹参川芎与丹参均能活血调经,袪瘀止痛。

都可用治瘀血阻滞所致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以及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证。

二者对内儿妇外伤诸科瘀血证,均可使用。

皆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 "血中之气药",故寒凝气滞血瘀者尤为适宜。

且川芎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旁通络脉",又善于袪风止痛。

也常用治头痛,以及风寒湿痹。

为治头痛之要药,随证配伍可用治多种头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