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

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

其主要特征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

高考的时候学校会不顾学生的前途劝成绩差的学生放弃高考或更改志愿,简单说,就是考试成绩决定命运。

弊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

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促使反社会心理的形成中国历史上,应试教育促使反社会心理的形成,学生经过极大的努力却不能通过考试,学生觉得心血白费引起学生反社会的心理,唐朝黄巢考进士不第起兵造反,黄巢起兵是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清朝洪秀全四次考秀才不第,一怒之下发誓要推翻清朝,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大起义导致清朝在太平天国起义40年后灭亡。

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

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

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

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

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

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

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

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应试教育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

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

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

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

在这里,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服务于教学。

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

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

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问题一:造就了发应试教育之财的暴发户暴发户们扰乱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市场。

本来学生时代是多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时代,但是却为学生提供了五花八门的练习题、测验卷、考试宝典等辅导资料,教师逼着买,家长主动买,学生不得不买,于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抹杀了,每天陷入各种各样的、题型怪异的题海中,幸福了少数商人,辛苦了多数孩子。

二:造就了“缺腿”教育思想考试得高分理所当然,但是,只为高分而教育却成了应试教育下的现实,学生的品德如何、修养怎样、生存能力大小、自立能力强弱等这些关系孩子生命的宝贵知识全都被打入冷宫,“缺腿”的教育思想必然造就“缺腿”的孩子。

三:造就了让部分学生得高分的怪异名师一些地方上的所谓名师,最大的成就就是他的学生平均成绩得第一、他培养了几个高考状元,很少说他成功的教育好了多少名不好教育的学生。

这样的“名师”,实际上只是把自己的名声建立在了学生追求分数的痛苦中,是牺牲学生其它兴趣和综合发展为代价的,是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科学发展需要的,这样的名师实在是怪异的名师,他们扬名于高分学生、陶醉于编辑试题辅导资料,让本来繁荣的应试资料市场更加五彩缤纷,这样的怪异名师还是少点好,因为他们在间接地给学生增加负担。

四:造就了狠榨学生智慧之油的重点学校所谓的重点学校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然而他们的升学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狠榨学生的智慧之油,把学生的智慧之油撒在课本、题海上,猛烈燃烧,并且加上大量的时间保证,恨不得把学生的油抽净熬干,学生高考完了,智慧和灵性也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五:造就了“学生分数第一”的变态家长应试教育下的家长个个心急如火,孩子学习分数成为家庭的头等大事,而且,也要列入家庭的重要经济支出计划。

学生成绩好,皆大欢喜:学生成绩不好,拳打脚踢。

家庭暴力和应试教育关系密切,甚至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索。

六:造就了靠学生分数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懒惰、贪婪的教育管理者虽然教育管理者口头上不得不说要大搞素质教育,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深深热恋着应试教育。

搞好应试教育,一则工作好做:以分数为硬指标、铁证据,省心、省力,好做工作,如果搞素质教育多麻烦啊。

二则有些教育管理者在发应试教育之财:有应试就有重点学校,有重点学校,我这管理学校工作的人就能把权力变成商品和人情,就能收各类考试的费用,就能把升学率高的学校当作自己的权力特区。

七:造就了身心疲惫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试教育下最苦的还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学生要有好成绩,没有好老师是枉谈,一方面是招生大战愈演愈烈,甚至想法去“买”优秀生、“挖”考生,一方面是一般非重点学校大打疲劳战,老师白天满负荷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双休日没了,节假日少了,身上的疾病多了,家里不是教师的爱人累了。

八:造就了发展畸形的学生群体应试教育造成的结果之一我们得承认应试教育培养了一部分精英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在这个独木桥上被挤下了水,其实这也很正常,但可悲的是,掉下水的偏偏没学过游泳,于是水中再学,浪费了自己、耗费了家庭,减缓了个人的发展。

即便那些走过独木桥的学生,也有的在挤独木桥过程中心理也发生了畸形,对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九:造就了心理变态的教师应试教育对教师造成的最严重伤害是心理,都说“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的法宝,家长的助手”,其实分,也是教师的命根,有的地方明确规定,谁的学生平均分低谁下岗。

于是,教师在生存面前心理发生变态,做出许多违背教师正常心理的事情,比如考试时告诉学生要发扬“雷锋精神”,有的甚至想尽办法窃题、把学习不好的学生赶走(甚至对不好的学生采用体罚、变相体罚等“惩罚”)。

这难道不是教师心理的变态吗?十:造就了中国技能人才紧缺、理论人才过剩的不良人力格局中国技能人才紧缺,影响到经济的质量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推崇宣扬孩子要上学、上大学、找好工作、坐办公室、当大官、做某某家,很少说上学可以学技术、长能力、踏踏实实谋生。

在这样的教育大气候下,当然很少有人学习专业技术、向技能性人才发展了。

部分地区出现的大学生回技校再造现象,实在是对应试教育的一个很好讽刺!十一: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学生的歧视哈佛等世界名校对中国来的学生较为排斥,认为他们的“高分低能”化现象严重。

十二:造成了中国学生极高的近视率中国学生近视发生率高达60% ,位居世界第一。

实行素质教育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素质的评价可能充斥较多主观因素,可能导致新的不公,所以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来制约素质评价,杜绝为了私利而做出的素质评价。

十三:违反《义务教育法》应试教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三条之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社会观点反对意见反对者在学生和教育学者中占了很大部分。

他们认为应试教育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增加学业负担,使学生向片面的分数追求,不利于学生的正确发展。

很多学生因为负担压力过重导致出现精神问题,自杀或者杀死老师,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机构足够的重视。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试教育忽视了知识量的增长速度,21世纪初的知识量就已经达到了当时的300~500倍以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可改写的事实。

当年一张试卷可容纳大部分知识,而如今,一张试卷只测试九牛一毛,学生如大海捞针地学习全部知识,到头来只有一点点可用之处。

一纸定乾坤是不可理喻的,这与教育部门不重视也有关。

另外还有一点,是驳斥应试教育公平观点的应试教育:即应试教育偏向于性子静的人(特别是女生)。

因为性子静的人不容易感到烦躁,所以努力学习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这么痛苦了。

众所周知,性格大都是天生决定的,而性子静的人普遍容易努力学习。

所以说这个制度是偏袒性格静的人的,他们在先天上就更胜一筹。

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女生大都比男生努力很多的原因了。

此外,还偏袒一些天生意志力强的人,或者说能控制的住自己的人。

有人说,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那既然这样,优势是天生的,你就不能再说它公平了。

再说,中考体育也算50分的。

你要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那你就也不能说其它的教育就比应试教育要不公平了。

如果不公平了,这应试教育应该是一无是处了。

而欧美的教育,则偏向于较为活性的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