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论
视角:
◆美术家(主体)
◆创作活动(过程)
◆美术作品(成果)
创作主体——美术家
美术家和社会
◆社会分工导致了美术的出现,同时产生了美术家;
◆美术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中,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
◆美术家应以最好的美术作品去满足相应水平层次的观众的审美需求。
(观众也应加强和提高自己,以成为真正“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创作主体——美术家
美术家的主体性
◆美术家是美术生产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造者;
◆美术家在作品中表达主体意识,表现自我;
◆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要树立创造意识,体现创作个性。
创作主体——美术家
美术家的修养
◆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只有不断加强训练才可能使天赋得到开发和施展;
◆要具备进步和高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思想修养;
◆要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厚的艺术实践。
艺术创作
作品
艺术接受社会生活艺术家接受者(消费者)
构思阶段
传达
阶
段
美术活动循环系统
创作活动
创作过程
构思(审美认识)——传达(审美表现)
◆构思活动阶段:
1.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
2.内心视象的酝酿和孕育;
3.审美意象的形成。
(灵感)
创作活动
创作过程
构思(审美认识)——传达(审美表现)
◆传达活动阶段:
艺术家运用材料表现审美认识。
(理解: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燮(郑板桥)
创作活动
创作过程
◆传达活动阶段的制作与技巧:
熟悉物质媒介材料,
熟练运用表现技巧,
不能无视制作技巧也不能仅片面追求技巧。
创作活动制作与技巧创作过程
霍春阳写意花鸟画技法
创作活动
创作的心理活动
◆创作中的心理要素:直觉记忆联想理解。
◆创作中的情感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是美术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创作中的无意识:是创作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一时意识不到的心理现象,仍受大脑中枢的控制。
(“灵感”)
创作活动
创作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中的唯一思维方式,美术直接运用由线条、色彩、形体等构成的视觉形式即形象性来思维。
创作活动
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现代主义各种方法等
创作方法艺术手法艺术技法
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内容——形式
内容:
题材(作品中描绘的生活);
主题(意义认识、评价、态度);
美术作品中的“意义”:四个层次
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内容——形式
形式:
美术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组织结构(内部结构内形式);
艺术语言(笔触、线条、形象等);
形式美(作品中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组合)
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内容——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依托形式而存在
形式为了表现内容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意境(意与境合情景交融)
风格(作品中稳定的总体倾向)
格调(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高下雅俗)品味(作品层次和等级,逸、神、妙、能)商品属性
1.美术作品一旦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变成了商品;
2.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3.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的物化形态。
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的永恒性、统一性、普遍性,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