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学习使用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3、研读课文第二小节,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学生齐背)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

)3、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些知识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媒体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知识让学生浏览。

(浏览完毕提示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学习。

)4、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

(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说明:从背诵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

二、初读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紧扣自学要求(1))(3)根据反馈情况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读音。

媒体出示生字:yī xiē sànɡ mòfánɡ(mó)依然歇不下来垂头丧气磨坊(磨)灭丧:平舌音磨:多音字(4) 媒体出示带音字齐读:chōnɡjǐnɡ líng piānpiān bēng shūɡěnɡ憧憬凌空翩翩飞舞嘣倏地田埂(5)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6) 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根据回答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说明:老师布置的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反馈检查时也要紧扣预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自学能力。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1、默读第二小节,用“”划出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做风筝时很快乐的句子。

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媒体出示以下句子。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3、精读句(1),感受快乐。

(1)、指名读句子。

(2)、“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①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憧憬”。

憧憬:向往。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词意。

)②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着风筝时,心里想象着我们做好的会是怎样的一只风筝呢?这只风筝会我们带来怎样的快乐?(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

)③朗读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指名读。

男女生赛读。

精读句(2),感悟快乐(1)、自由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2)、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小结:除了查字典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4)、齐读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读,我们体会到了虽然风筝还没有在蓝天上飞翔,但孩子们已经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寄托在了“幸福鸟”身上,让我们把孩子们内心这份感情朗读出来。

说明: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感悟课文内容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教学环节,老师通过抓住“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和“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这些重点句子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

四、复习巩固1、开小火车朗读词语。

媒体出示:依然歇不下来垂头丧气磨坊憧憬凌空翩翩飞舞嘣倏地田埂2、指导书写:依、丧(共8笔,第6笔是竖提)、磨、坊五、拓展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3、收集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做风筝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16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第二课时【课时要求】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描写生动的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一、复习巩固1、媒体出示:(1)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憧憬()依然()似乎()快活()(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二、研读课文孩子们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寄托在精心制作的风筝上,让我们跟随孩子们一起放飞风筝去吧!(一)、研读课文第三节1、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其他同学用“-------”划出描写孩子们放风筝时十分快活的句子。

2、交流,媒体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研读句子,感悟快乐。

(1)、欣赏放风筝的一组照片,问:同学们,你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不开心的是什么?(2)、指名交流。

(风筝一下子就能飞起来而且飞得很高很高。

)(3)、是啊,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情了!你们和文中的孩子们的心灵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来看看课文,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而且越飞越高?请大家在书上点出来。

(4)、指名回答,媒体依次出示词语,学生跟读: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品读词语:凌空飞起──风筝离开地面,开始飞起来了!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

如: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

(5)师引导激情朗读: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过渡:越飞越高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点红文字:快活地喊叫着、拼命地奔跑。

(板书)(6)结合你放风筝的体会,说说他们此时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呢?①幸福鸟!幸福鸟!世界上最伟大的幸福鸟!②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③……)(7)那我们就一起来快活地喊一喊吧!你想喊什么就喊什么!师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生)4、师生开开心心地配合朗读第三小节?说明:这一环节插入放风筝的图片,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曾经放风筝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们的情感与课文中的小伙伴们产生共鸣,真切地感受到放风筝带给伙伴的快乐。

(二)研读课文4——8小节过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

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划出孩子们失去风筝后心情变化的语句。

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指名正确朗读三句句子。

4、媒体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下加红点,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方法(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

5、交流词意,感悟心情的变化。

(1)大惊失色: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是啊,充满快乐与梦想的突然飞筝掉了,多么出人意料,以至于我们原本欢乐的笑脸也紧张得变了脸色,任凭我们千呼万唤,就是不见它的踪影,真令人着急。

(2)千呼万唤:(千和万的意思是一样的,呼与唤意思也一样)喊了很多遍。

发现心爱的风筝不见了,你会怎么喊?指名几位同学试着喊一喊。

(注意提醒学生要连续喊很多遍,以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感悟孩子们着急的心情)(3)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①请同学耷拉下脑袋,演示“垂头丧气”的样子。

②指名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小伙伴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变得垂头丧气?6、练习朗读三句句子,注意体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1)自由读。

(2)挑战读。

(3)齐读。

7、孩子们四处寻找失落的风筝也没找到,但是他们仍不甘心,最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媒体出示句子: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1)、齐读句子(2)、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3)、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

板书:快乐说明: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复习巩固了上节课中学到的用查字典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又渗透了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掌握句意的方法。

(三)、总结全文1、《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

虽然,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们希望不灭,憧憬还在,即使失去风筝难受,但孩子们可以重新做,再次放飞他们的理想、希望,让我们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

2、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三、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

媒体出示:(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3)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4)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5)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6)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2、交流描写心情的词语。

(喜滋滋、兴冲冲、乐呵呵、怒冲冲、怒气冲冲、怒气冲天、勃然大怒、哀愁、伤心、失望、愁眉不展、愁眉紧锁、心如刀割……)四、拓展练习1、古诗积累: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说明: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秋天放风筝的情景,而《纸鸢》是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

通过诗歌诵读,可以开阔眼界,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章不同的表达形式。

【板书设计】做风筝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10风筝放风筝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快乐)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