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20090730)

社会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20090730)

社会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创智和宇目录1简介 (4)1.1应用背景 (4)1.2范围 (4)1.3参考资料 (4)2系统概述 (5)2.1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概述 (5)2.2总体结构图 (5)2.2.1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的总体结构 (6)2.2.2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逻辑结构 (6)2.2.3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的网络拓扑结构 (7)2.3.1数据库内部组成 (7)2.3.2生产库定义(地市级) (7)2.3.3交换库定义(地市级) (7)2.3.4决策分析库(地市级) (8)2.3.5决策分析库(省级) (8)2.4 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关系 (8)2.4.1与本公司开发的社保产品关系及实现接口 (8)2.4.2与其它公司开发的社保产品关系及实现接口 (8)2.4.3与全国联网软件关系 (9)3业务逻辑的总体设计 (9)3.1数据抽取建立交换数据库 (9)3.2数据分析与决策 (9)3.3数据交换服务 (10)4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1)4.1数据抽取 (11)4.2增量更新 (11)4.2.1增量更新实现步骤 (11)4.2.3 历史数据变化情况记录 (12)4.3数据展现 (12)4.4数据传输 (12)4.4.1数据传输涉及的三大元素及关系 (12)4.4.2数据传输策略总体设计思路. (12)4.4.3数据传输策略总体设计方案图 (12)4.4.4数据传输策略实现概要. (14)4.4.5打包数据的来源 (14)4.4.6传输策略的维护 (14)5系统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 (14)5.1开发平台 (14)5.2运行平台 (14)6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功能介绍 (15)6.1参保情况管理 (16)6.2基金财务管理 (19)6.3医疗运行分析 (22)6.4业务预警分析 (28)6.5省部级统计报表 (33)6.6政策预测分析 (34)6.7目录维护管理 (35)6.8全国联网数据接口 (37)6.9异地就诊分析模块 (37)1简介1.1应用背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及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资金、离休干部、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统筹医疗费的筹集、征收工作;负责各类人员的待遇支付等经办管理工作;负责对各项基金、资金的稽核和审计工作;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负责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会计、统计报表的编制和汇总工作。

随着参保人群、参保险种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基金监管的重要性、敏感性,以及最近人大草案中提出的各险种逐步实现省级统筹的要求。

省级经办机构对全省范围内的业务监督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手段显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和将来的需要。

各地市的经办机构也有着类似的需求。

因此需要在省级医保经办管理机构的统一规划下,各地市充分参与,利用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先进信息技术,为切实可靠履行省直及各地市的相关职能提供支持,为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提供决策统计分析信息,是本项目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最终实现各级机构都能利用该系统对所辖统筹区的数据进行科学高效的统计分析预测功能。

1.2范围范围如下:1、本系统的总体结构,本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关系,运行环境及应用软件结构;2、现有业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业务部门和信息平台对系统的要求;3、业务模型设计、业务流程设计、数据流程设计;4、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分布;5、数据的构成与分布、数据流分析、数据模型设计、数据交互与数据共享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型;6、应用系统的组成与分布、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组件设计、支持软件的选型;7、局域网设计、公共网络平台接入设计、网络安全设计、主机系统设计及主机系统选型1.3参考资料2系统概述2.1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概述医疗保险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安装,按照统一的总体规划的进行,采用统一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架构。

管理平台是基于省本级、各地市运行的医保系统等社会保障业务系统,通过数据的后台自动抽取、清洗、转换与装载,建立地市级,省级统计决策数据库。

通过对各级社保机构数据的整理、细化分析和科学展现,实现省级机构对地市的医保业务管理行为、医疗服务行为、就医行为进行监测,以提高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管水平。

同时地市社保机构也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对本统筹区的数据进行类似的统计分析。

2.2总体结构图按区和县的生产库、市级生产库、市级交换库、市级决策库、省级决策库进行总体设计。

2.2.1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总体结构2.2.2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逻辑结构2.2.3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2.3数据的存储分布2.3.1数据库内部组成根据全省医疗保险以市为统筹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的情况,我们从市一级开始建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主要由生产数据库、交换数据库(采用核三标准)和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统计报表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组成。

2.3.2生产库定义(地市级)生产库是各地市实际业务数据库,作为交换库的数据源。

考虑安全因素,外部系统不能直接与之相连。

管理平台系统采用单向的方式,只能生产库访问外部系统,外部系统不允许访问内部。

2.3.3交换库定义(地市级)交换数据库遵循部颁的核三标准为标准,提供多种数据接口方式,可从不同系统收集和下发数据,信息量巨大。

通过优化设计的数据采集规则,将社保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采集到数据中心的交换数据库。

同时对于与社保相关的周边系统和历史数据,也提供了数据采集和下发接口,做到只要符合数据采集规范,就能整合数据的要求。

对于以后可能统一的其他险种社保业务、其他公司开发社保系统,只要遵循统一数据采集规范也可利用整合进交换数据库。

也可以将交换库定义为公共信息发布数据源来减小对生产库的压力。

2.3.4决策分析库(地市级)决策分析数据库是数据中心的核心部分,通过分析业务系统中的基金征收、待遇支付、参保人员的基础信息等多种情况,结合各阶段的社保政策和法规,定期的从交换数据库中精炼提取出决策者最需要的数据,供外围的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统计查询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使用。

可以将全国联网软件中,按月,季度,年统计分析指标数据自动产生放在这里,定期传输。

2.3.5决策分析库(省级)数据来自地市级决策分析库。

是各地市决策数据的汇总。

2.4 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关系社保信息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功能的子系统。

本章节描述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关系。

2.4.1与本公司开发的社保产品关系及实现接口➢单向访问只允许生产库访问交换库,反之则不行。

➢采集策略生产库上定义增量更新逻辑,定制定时更新策略,实现生产库到交换库的增量更新。

2.4.2与其它公司开发的社保产品关系及实现接口➢单向访问只允许生产库访问交换库,反之则不行。

➢采集策略需要别的公司实现增量采集策略。

➢数据更新接口省管平台系统提供数据更新接口2.4.3与全国联网软件关系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定期采集,提供相关指标数据给全国联网软件;3业务逻辑的总体设计3.1数据抽取建立交换数据库数据中心将对全省市城职系统的所有需要建设和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逐个地建立数据连接和更新模式。

主要是按统一的的数据规范进行采集,并且采用自动的增量更新模式。

数据中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有效地保存各个应用系统中的成功运行的数据。

无论在第二步的数据整体核对后,数据中心对外呈现和为其它应用提供的数据服务是如何认可的,现有的运行数据是必须长期保存并不可更改的。

建立一个抽取各个应用中有效数据的数据中心,并为每一个应用建立合理的抽取规则和运行中增量更新的抽取方式,是建立数据中心的首要一步。

按照稳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考虑将交换库建立在各地市,而不用全部采集到省中心。

每个地市的数据分析,抽取服务程序完成对各地市决策数据库的填充。

在省一级的管理平台通过获取各地的决策库的信息,或者将各地决策库增量传输至省中心,省中心管理平台再来统计分析。

按照目前的城职现状,大部分的生产数据库全部集中在市里面。

对于一些个别的地方,市与县里的生产库不是放在一起,就要考虑将县里的生产库与市级交换库对接,但县一级的交换库可以放置在市级的。

通过相应标志来区分;3.2数据分析与决策依据人社部的核心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数据呈现体系。

将数据按各种管理要求、评估要求整理,形成报表以及各种决策层需要的图表,如欠缴数据仪表盘、重点催缴的气泡分析法、基金征缴的同比环比分析、待遇支出结构分析等。

开发社保软件的独有数据分析工具,在方案中我们依然选用在城职管理平台中成功应用的商业BI开发平台,蓝葵软件。

即使是这样,社会保险作为一个以数据量大而复杂著称的行业,还是很多的特殊数据分析要求,在保险行业的各种数据精算工具和精算要求是比较多,有了数据中心后,可以充分利用蓝葵软件,开发一系列社保数据管理模型和分析方法,大幅度提高我省社保的管理水平。

3.3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从市级生产库到交换库采用定时增量自动提取的方式,不要手工干预;省级决策区采用自动接收市级决策区的上传数据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手工采集相关表的记录,做到手工导入。

建立一个综合的数据交换服务平台,为需要社保体系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数据交换服务。

将一部分数据结构对外开放这样的数据共享方法,在近几年的软件开发中,已经基本淘汰了这样的共享模式,因为它一方面带来了数据的不安全,不能很好地完成安全性隔离,另一方面,它也很不灵活,需要开发者直接关注数据的物理保存方式和连接方式。

我们的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数据支持的模式是服务,提供一个有权限的数据服务方式,按照不同的数据分组提供标准的基础数据服务,然后在基础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再为不同的应用数据需求定义专用的数据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的灵活多样的提供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证数据安全。

通过数据服务的方式,可以得到方便安全的数据存取服务,同时也保证了物理数据的安全。

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体系,是把抽取和对外发布分开的,抽取后存放在交换数据库里,通过内控形成的公示区数据,才能对外,通过专门的数据服务提供建立交换服务。

4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4.1数据抽取抽取服务是数据中心的ETL服务,运用各种商业BI工具的抽取接口建立抽取服务,抽取中数据应该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数据的形态和定义方式,完整地、可理解地建立数据备份,同时为ETL过程建立相关的服务和字典登记,是抽取服务模块的主要职能。

市级数据中心将对本统筹区城职系统的所有需要建设和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逐个地建立数据连接和更新模式,然后定时将用户需要的主题类分析数据传输到省级数据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