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一)(013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其应用,既研究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又研究现代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协调。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习者有较广阔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
可以对农学专业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经济学基础,并在农业技术知识中融入经济学意识与思维。
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任务和作用是:阐明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并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总的要求是:在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基础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运动规律;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及其组织实施。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本专业课开设课程联系紧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应先修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1、重点:(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一般了解:(1)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体系3、一般掌握:(1)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熟练掌握:(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经济学的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综合应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和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难点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了解农业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深入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
(一)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农村第三节农民(二)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特征、地位和作用2、农村的特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3、农民收入增加问题(三)考核要求1、识记:农业的内涵;农村的界定;农民的内涵2、领会: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农民问题的界定;工业化与农民问题–2–3、简单应用: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影响4、综合应用: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难点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了解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理解现代农业的标志和特点;深刻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发展阶段第二节现代农业的特点第三节农业现代化(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发展阶段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指标体系3、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四)考核要求1、识记:(1)原始农业;(2)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4)农业现代化2、领会:(1)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2)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3、简单应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4、综合应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了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和特点;理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功能;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应遵循的规律。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第二节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第三节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3–2、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功能3、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2)农业生产要素的种类2、领会:(1)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原理3、简单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的功能4、综合应用: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应遵循的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第五章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集约经营、农业规模经营,难点是在家庭承包制条件下我国农业级差地租的分配;理解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和级差地租;掌握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第二节农业集约经营第三节农业规模经营第四节地价与地租第五节农业水资源(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2、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和实现途径3、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和实现途径4、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5、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土地资源;(2)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3)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4)土地价格;(5)绝对地租;(6)级差地租Ⅰ;(7)级差地租Ⅱ2、领会:(1)农业土地资源特点;(2)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3)农业集约经营的类型;(4)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5)规模经营的优点;(6)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7)水资源与农业发展–4–3、简单应用:(1)农业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规律;(2)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4、综合应用:(1)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2)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3)在家庭承包制条件下我国农业级差地租的分配;(4)我国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现途径第六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难点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理论;理解人力资本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式;掌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措施。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中的人力资本第二节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节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人力资本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人力资本的概念;(2)农业劳动力;(3)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式2、领会:(1)人力资本的形成;(2)农业劳动的特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理论3、简单应用:(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4、综合应用:(1)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3)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的途径和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第七章农业科学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难点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理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5–第二节农业技术创新第三节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第四节农业教育(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科学技术进步2、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3、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科学研究体系4、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2)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3)科技成果产业化;(4)技术扩散;(5)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2、领会:(1)农业技术科学体系;(2)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3)历史上的两次农业科技革命;(4)农业技术创新假说;(5)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6)易于扩散的农业新技术的特征;(7)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3、简单应用:(1)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2)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3)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条件4、综合应用:(1)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2)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第八章农产品市场供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难点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因素;理解农产品供给原理和需求原理以及农产品供求均衡;掌握农产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内涵。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产品需求第二节农产品供给第三节农产品供求均衡(三)考核知识点1、农产品需求的原理2、农产品需求弹性3、农产品供给的原理–6–4、农产品供给弹性5、农产品供求均衡(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产品需求;(2)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3)农产品供给;(4)农产品供给弹性2、领会:(1)农产品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农产品定理与供给曲线;(4)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3、简单应用:(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2)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4、综合应用:(1)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2)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3)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第九章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难点是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了解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功能;熟悉WTO农业协议的内容。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产品市场第二节农产品流通第三节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三)考核知识点1、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2、农村市场中介组织3、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4、WTO农业规则(四)考核要求1、识记:(1)农产品市场的种类;(2)农村市场中介组织;(3)农产品流通;(4)农产品流通环节;(5)绿色壁垒2、领会:(1)农产品市场构成要素;(2)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3)市场中介组织的形式;(4)农产品流通的特点;(5)WTO的基本原则3、简单应用:(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2)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3)WTO 农业协议内容4、综合应用: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7–第十章农产品价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产品比价,难点是工农产品剪刀差;了解各类农产品比价的含义;理解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和工农产品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