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式 16 诫子书

正式 16 诫子书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是哪一句?
分析、 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
诫子书
文章体裁:议论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zào
suì
解释与翻译:
16
参考注解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遂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枯落, ,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你从文中能够读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诫子书
分析、 理解:
16
诫子书
文章体裁:议论文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劝勉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 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分析、 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 (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 诸葛亮为了蜀汉国家事业 日夜操劳,顾不上 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 诸葛亮 亲自教育儿子 ,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大哥 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
分析、理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分析、理解:
1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是哪一句? 2、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请大家准确工整地抄写下来:
16
诫子 书
有才德的人的品行(操守),依靠屏除杂念 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
德。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 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 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须来自于勤 奋学习,所以,不刻苦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 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 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一个人的年纪会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也 会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 陋室,到那时候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
文章体裁:议论文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 展开论述的? 本文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 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 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 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分析、 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羽扇 纶巾
guān
诸 葛 亮
诸葛亮
(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诸葛亮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 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 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 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 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 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初中课文:《诫子书》《隆中对》《出师表》
分析、理解:
1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关键词:修身、养德、学习、立志、惜时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 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 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 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 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 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 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 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 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 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 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 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 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 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 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
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 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
16
诫子书
文章体裁:议论文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两者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 节俭才可以清心寡欲。人们内心世界宁静, 才不会为贪图丰富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因此,“静”是俭以养德的基础。
分析、理解: 1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一篇表现古代家庭教育的
文章。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
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 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
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 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 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 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 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你从文中能够读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品格高洁、才学渊博、 关爱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小结与拓展:
16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以广才 励精治性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中国古代的忠臣与智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诗词: 舌战群儒、七擒孟获
(1)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诸葛亮 (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 世”。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 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 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 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傅雷家书
瞿秋白家书 林觉民 《与妻书》
成语:16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释与翻译:
16 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 劝勉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君子(有才德的人)的品行(操守),依靠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 来培养品德。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须 来自于勤奋学习,所以,不刻苦学习就没办法 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 修养性情。一个人的年纪会随同时光而迅速逝 去,意志也会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陋室,到那时候才悔恨,又怎么来 得及!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