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今天,观了老师执教的《自行车里的数学》一堂课,我感触颇深。

总的说来,王老师的这这一堂课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引领人。

”一节课下来,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

现就本节课谈一点自己粗浅
的看法。

其次,在讲授新知这一环节,王老师把握住了这一教学重点。

她先引导学生说出自行车是怎样转动的,这就是按照《课标》的要求:“要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解
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逐步的引导中,老师总结出了一个计算公式。

公式的推导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方便,这就为后面的练习奠定了
基础。

然后,通过新知识的讲授后,王老师马上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练习这一环节,王老师照顾了全体学生,先进行简单的练习,再逐
此文转自步推进,进行稍微复杂一些的练习。

练习时,王老师还是
以学生为主,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汇报交流。

在探究问题时,她
还适时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王老师不仅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还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在课堂上她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的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
对学生有些不太准确的回答也能及时给予纠正。

由于老师对学生的
重视,使得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层层的练习中学到了新知识,并把它们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这就印证《课标》中提出的:“生活
中有数学,数学中也有生活”的原则。

从王老师的这一堂课,我学
到了很多,为我今后的教学获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陶雪玲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反思这节课的教与学,我
认为以下几点是成功的。

一、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教
学环境。

通过网上图片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有这么缺水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汇报网上查阅的资料,了解到不仅仅我
们国家很多地方缺水,特别是今年云南遭受的旱灾,而且世界许多
地方也同样缺水。

从情景中,学生自己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自然引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
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
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
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课堂上,无论是本校用水情况,还是家庭用水情况,始终都是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问题,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存在的不足:学生感悟太少。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看(看图片或视频),说(汇报资料),算(先算出每人浪费一小杯水,再
算出全国的小朋友浪费水的一个天文数字),知(了解有关水的一
些小知识),感悟水资源额的缺乏,发自内心的行动起来节约用水。

由于老师课前担心时间不够,四个环节匆匆而过,因此留给学生感
悟的时间太少。

我的建议:把探究、感悟的时间留给学生,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

相关主题